[发明专利]一种副鸡禽杆菌的血凝抑制抗原的制备方法及抗原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9345.3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惠玲;陈小玲;程晶;徐福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6;C12N1/04;G01N33/569;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杨静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副鸡禽 杆菌 血凝 抑制 抗原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抗原是将副鸡禽杆菌中加入有猪葡萄球菌过滤液处理后制备获得。所述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可用于在检测鸡副鸡禽杆菌抗体中的应用,具体可用于制备血凝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的试剂及试剂盒及其它免疫学检测方法及试剂。制备的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稳定、血凝效价高,用于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时,结果更加稳定、易判,可操作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鸡禽杆菌的血凝抑制抗原的 制备方法及抗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aragallinarum)是鸡传染 性鼻炎的病原菌,能够引起鸡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鸡的急性上呼吸道传 染病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我国从1980年起就有许多疑似本病 的病例出现,首先由冯文达于1987年在北京分离到细菌。该病发生后可引起 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造成 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现有的副鸡禽杆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中,常采用KSCN/Nacl处理菌体 作为抗原,菌体量相同情况下抗原效价低,而且抗原不稳定,存在失去血凝 活性的现象,保存期非常短,不经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的制 备方法,制备的抗原可用于制备检测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体的血凝及血凝 抑制检测试剂盒,并用于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培养副鸡禽杆菌获得菌液,
S2、将副鸡禽杆菌菌液离心并用PBS洗涤沉淀,之后用PBS稀释获得 副鸡禽杆菌PBS悬浮液,加入猪葡萄球菌滤液,混匀,经一定温度和时间处 理;
S3、步骤S2处理后的溶液经离心取沉淀后,用PBS洗涤、稀释,然后 冰浴中超声波裂解,之后用100目的金属过滤器过滤留滤液,获得副鸡禽杆 菌血凝抑制抗原。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菌液的OD600值≥0.9; 在步骤S2中,所述离心的速率采用8000×g,离心10min,100mL菌液离心 的沉淀用20~30mL PBS悬浮。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猪葡萄球菌滤液为 猪葡萄球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后,待OD600值≥1.0收获菌液,离 心取上清液用0.22μm滤器过滤后的液体;所述猪葡萄球菌滤液的加入量为 所述副鸡禽杆菌PBS悬浮液体积的10%~20%。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一定温度和时间处 理为在37℃震荡1.5~3小时,再4℃作用24~48小时。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超声波裂解的功率 为600W,作用1s,间隔2s,共裂解10min。
进一步,保证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可长期存放,防止污染其它霉菌 或变质,优选在所述抗原中加入0.01%硫柳汞。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将所述副鸡禽杆菌血凝抑制抗原中加有 抗原稳定剂,所述抗原稳定剂中按终浓度体积百分比为3.5%的甘油,按终浓 度为质量百分比2.5%的多胨和1%的甘氨酸。本发明在制备好的血凝抑制抗 原中添加了不同配方的抗原保护剂,比较了13种抗原保护剂配方,最终确定 体积百分比3.5%甘油,质量百分比为2.5%多胨和质量百分比为1%的甘氨 酸对抗原的保存效果最佳,4℃保存温度下抗原的保存期可长达24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9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