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孔雀石绿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25479.6 申请日: 2018-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9085220A 公开(公告)日: 2018-12-25
发明(设计)人: 申彤;周同;苏岩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G01N27/48;G01N27/30;B82Y30/00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封睿
地址: 21009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目标物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极表面修饰 检测 生物素标记 电极表面 孔雀石绿 纳米金 适配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三明治夹心结构 特异性结合作用 生物传感器 传感结构 化学作用 亲和素 生物素 种检测 制备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在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再通过化学作用将核酸适配体1接在纳米金上,通过适配体与目标物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目标物结合到电极表面,然后再接上生物素标记的的核酸适配体2,最后通过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结合作用接上有生物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构成三明治夹心结构的生物传感器,当检测的溶液中含有目标物时,就能在电极表面固定一定量的目标物和相应的核酸适配体2,构成传感结构。本发明提高了检测精度,降低了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孔雀石绿(MG),一种杀菌性染料,因其对鱼体的水霉病以及鱼卵的水霉病有特效而被广泛用于商业水产养殖以及水产运输中。然而,孔雀石绿具有致癌、致畸的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欧洲已给出检测限为不超过2mg kg-1。农业部也已禁用此类抗生素。

传统的孔雀石绿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紫外光谱分析法,微生物法、电化学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由于检测精度高,分析能力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孔雀石绿检测中。专利200710070381.0利用适配体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方法,利用特定序列的单链DNA为适配体,采用酶联显色法检测,但其酶联法易产生假阳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专利201410008020.3通过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来检测孔雀石绿的方法,采用特定序列RNA为识别元件,通过适配体和目标物结合的作用把目标物结合到电极表面,然后再结合上目标物的抗体,构成夹心结构,这种电化学方法避免了一定程度假阳性的问题,但是抗体制备时间长且制备困难,且RNA适配体价格昂贵、不稳定,且标记困难。专利201611175306.6检测孔雀石绿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方法,采用特定序列DNA为识别元件,通过适配体和目标物结合作用把目标物结合到电极表面,然后结合目标物的抗体,构成夹心结构,这种方法解决了RNA适配体标记困难,价格昂贵等缺点,但抗体制备时间长且特异性识别度不高,大大影响了检测精度和检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解决了检测结果易出现假阳性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精度,降低了检测成本。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包括识别元件、丝网印刷电极和基板,所述识别元件包括2个单链DNA适配体,一个为在3’端修饰了-SH-(CH2)6-的适配体1,一个为在5’端修饰了生物素的适配体2。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适配体1序列为3′-SH-(CH2)6-TGG AAG GAG GCG TTATGA GGG GGT CCA CG-5′,适配体2序列为5’-bio-GCA CCT TCC TCC GCA ATA CTC CCC CAGGTG C-3’。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丝网印刷电极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作为一种更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工作电极、辅助电极材料为碳,参比电极材料为为Ag/AgCl。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基板为PVC材料。

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丝网印刷电极预处理:将丝网印刷电极清洗干净后吹干;

步骤2、在工作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将印刷电极浸置在1mg/mL的HAuCl4溶液中进行时间电流法扫描,扫描电压为-0.2V,扫描时间为100s,扫描结束后,工作电极表面形成纳米金结构,再将丝网印刷电极清洗干净后吹干;

步骤3、在工作表面固定适配体1:在工作电极表面滴加3ul的1uM的Apt1,在4℃下静置16h,待apt1完全固定在工作电极表面,再将丝网印刷电极清洗干净后吹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54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