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转子卡滞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0539.3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9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张善伟;周飞;高正丽;孙道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F04C2/10;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周小姣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机油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转子卡滞机油泵,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机油泵容易卡滞导致泵油稳定性和连续性差的问题。本防转子卡滞机油泵包括泵体、外转子和内转子,泵体内具有安装槽,外转子设置在安装槽内,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安装槽内具有供外转子平移的空腔,空腔内设有与外转子的外周面相抵靠的托板,托板能够随外转子同步平移,空腔内还设有与托板相抵靠且能够使托板推动外转子复位的弹性件。本防转子卡滞机油泵的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油泵,特别是一种防转子卡滞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上泵油的主要部件,为发动机的摩擦副提供源源不断的机油进行润滑作用。机油泵一旦失效,会导致曲轴轴承以及连杆轴承之间润滑油缺失,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导致发动机拉瓦或抱瓦,严重的直接导致发动机停机,当车辆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出现机油泵失效的情况是及其危险的。
现有技术通常通过控制机油的流量和流速来提高机油泵的稳定性,例如中国专利阻尼油孔转子式机油泵[申请号:201020649657.8;公告号:201973430U]公开了如下方案:包括泵体、外转子、内转子、传动轴、阀孔螺塞、限压弹簧、限压阀芯和油孔螺塞,传动轴与内转子过盈配合后,连同外转子安装在泵体的轴孔中,限压阀芯和限压阀弹簧通过阀孔螺塞安装在泵体上的限压阀孔中,泵体外侧设有与限压阀孔端头储油腔相通的输油孔,输油孔端头的大油孔的孔口用油孔螺塞封堵,其特征是大油孔的孔壁内横向钻有与大孔口相通的阻尼油孔,大孔口与主油道相通。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机油流量和流速的控制,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当有杂质进入到机油泵内外转子之间,随着机油泵的运转,杂质进入到内外转子的间隙中,造成内外转子卡滞,由于这时候驱动内转子转动的曲轴还在高速运转,强行带动内转子转动,这样直接导致内外转子被压溃,机油泵无法工作,导致发动机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转子卡滞机油泵,该机油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机油泵发生卡滞或圧溃以保证其持续稳定泵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转子卡滞机油泵,包括泵体、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泵体内具有安装槽,所述外转子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所述安装槽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与所述外转子的外周面相抵靠的托板,所述外转子2能够在空腔1a1内平移,所述托板能够随外转子同步平移,所述空腔内还设有与所述托板相抵靠且能够使所述托板推动外转子复位的弹性件。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内转子在安装槽内的固定位置转动,外转子绕着内转子在安装槽内转动,当泵入的机油中含有杂质时,随着内转子和外转子的转动,杂质会随着机油进入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间隙,使外转子的转动轨迹相对于其正常转动状态发生偏移,此时外转子压迫托板,使托板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空腔方向移动;通过托板的让位使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不会发生卡滞或压溃,当杂质随机油通过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的间隙后,托板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压迫外转子回归正常的转动轨道,使得内转子和外转子正常工作,从而实现了机油泵持续稳定泵油的功能。
在上述的一种防转子卡滞机油泵中,所述泵体上安装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与所述安装槽中外转子所处区域连通,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开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设置在所述托板下方且通过回油管路与进油管连通,所述回油孔在外转子将托板往空腔方向顶开时能够与安装槽中外转子所处的区域连通。通过在托板下方设置回油孔,这样当从进油管进入内、外转子之间的机油过多导致油压过大时,外转子会发生移动将托板往空腔方向顶,这样使托板下方的回油孔露出,回油孔和安装槽中外转子所处的区域连通,多余的机油进入回油孔并从回油管路回到进油管,从而减少内、外转子之间的油压,起到泄压稳压的作用,使机油泵能够更稳定顺畅的泵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锋锐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0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桶装润滑脂电动补脂泵
- 下一篇:一种并条机皮辊自动加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