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集存旋转散取立体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0681.8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霞;高伟斌;王晖;曹壮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旋转 立体车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集存旋转散取立体车库,包括升降机构、集存散取模块、车库和控制系统,升降机构设置在地下,收缩状态时与地面平齐,集存散取模块设置在地面上,位于升降机构的上方,4个车库设置在集存散取模块上,通过连接轴和键与集存散取模块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升降机构、集存散取模块和车库连接,通过集存散取模块驱动车库位移实现车辆的集存散取功能。本发明操作动作简单,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车辆存取的效率,利用成熟可靠的机构组合设计,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的理念,适合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集存旋转散取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私有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用地规划没有充足预留停车位的小区,多采用小区内剩余空地、路边或地下车库停车,由于其停车时间非常集中,因此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小区地面空间建立高效的车辆存储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集存旋转散取立体车库,以解决目前居民小区因用地规划没有充足预留停车位导致的停车难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集存旋转散取立体车库,包括升降机构、集存散取模块、车库和控制系统,升降机构设置在地下,收缩状态时与地面平齐,集存散取模块设置在地面上,位于升降机构的上方,4个车库设置在集存散取模块上,通过连接轴和键与集存散取模块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升降机构、集存散取模块和车库连接,通过集存散取模块驱动车库位移实现车辆的集存散取功能。
具体的,升降机构包括下底板、上底板、支撑单元和载车板,四组支撑单元间隔对称设置在上底板和下底板的两侧,通过下底板上设置的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支撑单元实现升降,上底板上设置有可旋转的载车板,载车板上设置有传送带,下底板上对称间隔设置有四个弹簧座。
进一步的,支撑单元包括第一上杆件、第二上杆件、第一下杆件、第二下杆件和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通过第一下杆件与下底板连接,第二齿轮通过第一上杆件与上底板连接,第二上杆件的一端与上底板连接,另一端与中间连接板连接,第二下杆件的一端与下底板连接,另一端与中间连接板连接,电机通过齿轮配合与第一下杆件连接,通过齿轮传动驱动支撑单元运动。
进一步的,上底板上开有滚球槽,滚球槽内设置有滚球,载车板设置在滚球槽上方,带涡轮蜗杆减速器的电机与载车板的中心位置固连,用于带动载车板旋转30°与车库的入口对齐。
更进一步的,载车板包括下载板、上载板和对称设置在下载板与上载板之间的两个第一传送带,一个第一传送带与带有涡轮蜗杆减速器的电机连接,通过电机驱动使两个第一传送带同步转动。
具体的,集存散取模块包括底板和上板,底板和上板的中心开有用于升降机构通过的方孔,底板通过支柱与地面连接,上板设置在底板上,底板上对称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对的两个V型滑槽,上板上对应V型滑槽处设置有上滑槽,4个车库对应设置在4个上滑槽上,两个V型滑槽分别与电机连接,通过齿轮传动驱动V型滑槽移动,带动车库运动。
进一步的,底板一侧设置有第一V型滑槽,第一V型滑槽包括左斜槽、右斜槽以及连接左斜槽和右斜槽的中间板,左斜槽和右斜槽分别连接一个滑屉,两个滑屉与中间板垂直,车库与上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牛眼轮。
进一步的,左斜槽和右斜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左斜槽和右斜槽上方对应上板的上滑槽处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通过连接轴和键与第二滑块连接在同一轴上。
更进一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滑块旋转的齿轮,在左斜槽和右斜槽内对应设置有用于带动齿轮转动的齿条,齿轮和第二滑块通过键固连在一起,通过齿轮带动第二滑块旋转带动上滑槽上方车库同步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0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