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浇筑平台的既有地铁隧道防护钢构浇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4539.0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9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渠小伟;胡家敏;苏增坤;岳庭庭;张帅;张亦程;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杨陈凤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防护 移动 地铁隧道 卷扬机 施工 隧道 安全控制 城市地铁 地铁安全 分段设置 工程施工 既有铁路 浇筑模板 绝对安全 施工工期 施工周期 隧道设置 移动平台 有效控制 传统的 承重 运营 顶升 拼装 拆除 压缩 支撑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跨既有铁路隧道的工程施工领域,为了保证既有地铁隧道不能承重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浇筑平台的既有地铁隧道防护钢构浇筑施工方法,跨既有隧道间隔分段设置若干防护钢构,各段防护钢构通过先拼装移动浇筑平台,然后利用移动浇筑平台顶升支撑浇筑模板完成浇筑,每浇筑完一段防护钢构后,再拆除钢构模板并利用卷扬机将移动平台移动至下一个浇筑段。通过跨既有隧道设置若干防护钢构,可有效控制城市地铁运营的绝对安全,同时采用移动浇筑平台施工从施工工期上与传统的工艺相比快了很多,压缩了施工周期,减短了对地铁安全运营的潜在隐患,降低了项目部的安全控制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跨既有铁路隧道的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浇筑平台的跨既有地铁隧道防护钢构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随之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地铁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地铁运营安全成为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保障。在城市交通工程发展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上跨、下穿地铁隧道的工程,此类工程施工的前提是保证既有地铁隧道的绝对安全,确保地铁实现“零风险”运营,从而在建设此类工程时,减少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是今后施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因此,为了满足在既有曲线上、长距离地铁隧道上、低净空跨地铁施工的工程,同时保证既有地铁隧道不能承重的要求, 需要对既有隧道极性防护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满足在既有曲线上、长距离地铁隧道上、低净空跨地铁施工的工程,同时保证既有地铁隧道不能承重的要求,进而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浇筑平台的既有地铁隧道防护钢构浇筑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浇筑平台,包括钢轨、底纵梁、主梁和支撑梁,两道钢轨沿纵向对称安装于既有隧道内的两侧承台上,底纵梁底部设有行走轮,底纵梁通过行走轮架设行走于钢轨上,底纵梁顶部安装有油缸,主梁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底纵梁,支撑梁与防护钢构内轮廓线相同,支撑梁安装于主梁上,支撑梁的两端与油缸连接,支撑梁随油缸升降接触支撑防护钢构的浇筑模板。底纵梁、主梁是由工字钢焊接而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钢构,底纵梁是安装在支撑梁上的纵向支撑体系,主梁是支撑整个砼截面的横向连接梁,与底纵梁采用连接梁连接构成整个台车的支架体系。支撑梁是承受整个台车受压的梁体,与底纵梁穿插连接,油缸是由安装在支撑梁上的液压系统,调整整个支架体系的高度,以上梁体拼装成为一个移动台车。
一种基于移动浇筑平台的既有地铁隧道防护钢构浇筑施工方法,是通过跨既有隧道间隔分段设置若干段防护钢构,各段防护钢构通过先拼装可移动浇筑台车支架体系,然后利用可移动浇筑台车支架体系顶升支撑浇筑模板完成浇筑,每浇筑完一段防护钢构后,再拆除钢构模板并利用卷扬机将可移动浇筑台车支架体系移动至下一个浇筑段;所述可移动浇筑台车支架体系由两个移动浇筑平台利用连接板串联拼装而成。防护钢构的分段是根据既有地铁的结构结合防护钢构的施工工艺而确定的,而台车的设置是通过防护钢构的几何尺寸确定的。本项目是通过两个台车拼装成一个可移动的台车完成钢构的浇筑支架体系。
移动台车是将纵横钢梁拼装连接成一个钢结构支架体系,支架体系的受力点全部设在刚构的承台上,确保地铁隧道不承受施工荷载;后利用其液压系统控制支架体系高度,手动调整受力丝杠完成体系支撑,二者结合实现支架体系升降即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最后通过在新建防护刚构承台上安装轨道,作为支架体系的走行轨,用卷扬机实现支架体系的走行。
可移动浇筑台车支架体系的拼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铺设钢轨,在承台浇筑砼前预埋钢轨定位螺栓,两侧钢轨对称并平行于隧道中心线;
第二步,将底纵梁与行走轮连接,并把油缸安装与底纵梁顶部,采用吊车将底纵梁整体吊装在轨道上,安装底纵梁时,底纵梁的吊装耳板朝向隧道中心线一侧;
第三步,将主梁吊装至底纵梁上,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安装主梁,主梁安装完成后,安装连接梁,利用连接梁将主梁连接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4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