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8836.2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乌镇内利仿古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E04G23/04;E02D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整体 方法 | ||
1.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古建筑主体进行临时加固;
S2:围堰施工,抽除河水后开挖基坑,其中,基坑底面大于基础墙体底面设置;
S3:对古建筑基础墙体进行临时加固;
S4:绕基础墙体外周的基坑底面开挖支撑槽,在支撑槽中向下插设支撑桩,并在支撑槽中放置上环形钢架,再将环形钢架底部焊接于支撑桩顶部预设的钢筋上,其中,环形钢架顶部距基坑底面至少50cm设置;
S5:位于基础墙体底部沿任一方向间隔性的在基坑底面开挖、回填沟槽,在开挖沟槽上方的基础墙体底部垫设钢板,直至包覆住整个基础墙体底部后,将钢板伸出基础墙体的部分焊接在一起;
S6:焊接为一体的钢板延伸至四周的环形钢架上方,在钢板与环形钢架之间根据古建筑重心布设千斤顶进行预顶升;
S7:待基础墙体初步离开基坑底面后,将预制承台横向吊接进基坑底面;
S8:在预制承台上加设千斤顶,同时,调整四周环形钢架上布设的千斤顶配合完成顶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建筑结构主体的加固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建筑结构主体内、外架设钢桁架,钢桁架固接在建筑结构主体底座上;
Ⅱ:在建筑结构主体与钢桁架之间填充软质或弹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绕基坑外周设置止水帷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基坑外的河床处顺延河道方向间隔插设排桩,其中,两排桩之间的距离为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对基础墙体的加固包括以下步骤:
(a):清除基础墙体周面的杂物,更换破碎的砖块,利用砂浆或环氧树脂胶黏剂粘结松动的砖块;
(b):在基础墙体四周分别通过螺杆穿孔固定上木板,木板与基础墙体接触侧垫设上橡胶片;
(c):两相对的木板两端通过钢丝绳穿拉固定,并施加预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垫设上钢板,回填土壤时,在钢板伸出基础墙体底部的两端与基坑底面之间临时放上气囊,充气顶升钢板,保证钢板在回填过程中始终处于贴合抵接于基础墙体底面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板和基础墙体底面根据实际情况填充夯土,保证回填土壤后,所有钢板处于同一水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将钢板焊接成整体后,在钢板上根据钢板和古建筑的重心设置第一吊点,在基坑外设置起吊设备,通过起吊设备辅助后续的顶升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在吊接设置预制承台前,在基坑底部土壤的侧面横向阵列插设预制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承台的吊接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起吊设备将预制承台吊接于河床上方,对准钢板与基坑地面之间的缝隙保持水平;
B:在基坑底面沿预制承台插接方向间隔设置滚木;
C:预制承台上靠近基坑一端水平连接有牵引绳,其中,牵引绳卷绕在基坑远离河床一侧设置的卷扬机上;
D:启动卷扬机,缓慢拉动预制承台进入钢板与基坑之间,并放置于滚木上,在预制承台顶部沿滑移方向设置有多个与起吊设备的吊钩连接的第二吊点,在拉动预制承台的同时沿滑移方向从预制承台靠近卷扬机的一端逐一撤去第二吊点,直至预制承台完全进入钢板与基坑之间,待撤去滚木后即能设置千斤顶;
E:在预制承台插接前,撤去预制承台进入侧的千斤顶,并借助第一吊点和起吊设备的配合平衡古建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乌镇内利仿古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乌镇内利仿古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88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