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隔性可降解共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9180.6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尹继磊;钱志国;钱毅;朱朗晖;刘天骄;孙玉增;曹亮;毕立;王利新;宋佳;竺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78 | 分类号: | C08G63/78;C08G63/6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酰亚胺单体 制备 可降解共聚酯 芳环结构 高阻隔性 芳杂环 降解 二元酸 制备方法工艺 水蒸气 共聚酯材料 可降解材料 可生物降解 生产成本低 脂肪族聚酯 层状结构 冲击性能 共聚反应 耐热性能 自然条件 酯化反应 丁二醇 共聚酯 己二酸 阻隔性 杂化 生产工艺 生产成本 阻隔 合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阻隔性可降解共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合成酰亚胺单体,再将酰亚胺单体与己二酸、丁二醇进行共聚反应得到共聚酯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酰亚胺单体具有芳杂环二元酸结构,既包含了芳环结构又含有层状结构;芳环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冲击性能及耐热性能等,层状的芳杂化结构则对水蒸气起阻隔作用,用于提高材料的整体阻隔性;酯化反应得到的脂肪族聚酯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完全降解,能够带动芳杂环共聚酯的降解过程,实现快速、完全可生物降解。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解决了目前可降解材料生产工艺复杂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完全可生物降解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阻隔性可降解共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阻隔材料因具有低透过性、阻隔性和耐化学药品性,已广泛应用于薄膜材料、包装材料和消防器材等领域。然而,随着阻隔材料的推广使用,虽然其在阻隔性方面可以满足生活生产需求,但其均存在使用后不可降解、回收率不高等缺点,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大力发展可降解材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根据对现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可降解材料一般为酯化材料,普遍存在阻隔性差、抗水解能力弱、力学性能不高等缺陷,因而在替代现有传统塑料时存在使用缺陷,我们必须改进其阻隔性能,才能满足领域内的使用需求。目前较常见的改进方法为:一是在可降解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螺杆挤出实验进行混合改性技术,添加材料一般为PPC、云母粉、矿物质等;二是通过合成实验得出高阻隔性能产品。但是这两种方法仍然存在缺陷,混合改性技术用于改善阻隔性时,需要对可降解材料进行熔融挤出实验,随着加入的助剂改变,工艺条件尤其是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对于降解塑料来说,这会使降解塑料因二次挤出而使其性能发生改变,力学性能下降,膜性能变差,并有可能发生部分降解,而影响使用;加入的助剂也会影响材料使用过程中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从而对材料的整体降解性能产生影响。而通过化学合成制备高阻隔性的可降解材料,一方面合成工艺复杂,产品不易提纯,分子量不均匀;另一方面合成成本较高,导致其整体生产成本较高,工业化推广时可能产生阻碍。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具有好的阻隔性,以满足使用需求,而且使用后可降解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阻隔性且可降解的共聚酯材料,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可降解材料的阻隔性和降解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阻隔性可降解共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对氨基苯甲酸、偏苯三酸酐和碱性溶剂混合,在20~30℃进行酰亚胺化反应8~10h,得到酰亚胺化反应体系;
(2)将所述酰亚胺化反应体系与苯类溶剂混合,在120~175℃进行脱水,至出水量达到理论出水值,得到酰亚胺单体;
(3)将所述酰亚胺单体、己二酸和二元醇混合,在扩链剂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体系;
(4)在缩聚抗氧剂和缩聚催化剂作用下,将所述酯化产物体系进行缩聚反应,得到高阻隔性可降解共聚酯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对氨基苯甲酸与偏苯三酸酐的摩尔比为1:0.8~1.2。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酰亚胺单体、己二酸和二元醇的摩尔比为0.2~0.45:0.8~0.55:1.5~2。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扩链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三元醇和酚醛环氧树脂的组合物,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三元醇和酚醛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8~48:5~15:55~7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催化剂为醋酸锑与醋酸锌的组合物、三氧化二锑与二氧化钛的丁二醇复配物或氧化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方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9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