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流道可自由搭建的液冷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9864.4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5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朱蕾;乔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8;H01M10/6557 |
代理公司: | 11234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板 流道槽 侧壁 堵子 流道 流道板 上支撑 下支撑 液冷板 电池箱体 冷却流道 条形槽口 动力电池系统 冷却液流通 上流道板 温度均衡 下流道板 热均衡 卡合 制作 自由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流道可自由搭建的液冷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冷板结构包括上支撑外壳板、下支撑外壳板、流道板及流道堵子模块,上支撑外壳板的侧壁与下支撑外壳板的侧壁相互卡合,流道板位于两者之间;上支撑外壳板的侧壁与下支撑外壳板的侧壁均设有条形槽口,流道板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其上设有流道槽,流道堵子模块位于流道槽中,流道槽端口的位置与条形槽口的位置相对应。将不同的流道堵子模块置于流道槽的不同位置,未放置流道堵子模块的流道槽形成冷却流道供冷却液流通。本发明公开的液冷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对电池箱体进行降温,保证降温后的电池箱体内部温度均衡,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热均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涉及对电动汽车电池箱体进行液体冷却降温的液冷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流道可自由搭建的液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系统不断的进行充放电,并伴随大量热量的产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散热。由于动力电池系统中的电池箱体以及电池箱体内部电池模块的排布方式、散热方式、所处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电池箱体间温度不一致,这种温度的不均匀性会严重影响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传统的液冷板结构中冷却流道形式固定,无法根据电池箱体实际的温度分布情况快速搭建适合的冷却流道;另外,由于冷却流道形式固定,导致传统的液冷板通用性不强,针对不同电池箱体模块往往需要不断地重新设计制作液冷板整体结构,无形中增加了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流道可自由搭建的液冷板结构,针对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分布情况,对电池箱体内部进行降温,保证降温后的电池箱体温度均衡,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热均衡效率。另外,由于液冷板结构中的冷却流道可自由搭建,针对不同的动力电池系统采用不同的冷却流道结构,保证降温后的动力电池系统温度均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流道可自由搭建的液冷板结构,包括上支撑外壳板、下支撑外壳板、流道板及流道堵子模块,上支撑外壳板的侧壁与下支撑外壳板的侧壁相互卡合形成内部空腔,流道板位于内部空腔中;上支撑外壳板的侧壁与下支撑外壳板的侧壁均设有多个互相对应的条形槽口,流道板包括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上流道板设有多个流道槽,流道槽的端口的位置与条形槽口的位置相对应,下流道板与上流道板结构相同且相对贴紧设置;流道堵子模块设有多个,其外形尺寸与流道槽的尺寸相适应,流道堵子模块置于流道槽中,用于阻止冷却液通过。
进一步地,上支撑外壳板的上板内部与下支撑外壳板的底板内部均设有承力结构,且上下对应,承力结构对上支撑外壳板和下支撑外壳板起支撑作用,避免两者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下支撑外壳板的底板内部的四角处均设有定位柱,流道板的四角处设有通孔,定位柱穿过通孔且其顶部与上支撑外壳板的上板内部接触,定位柱用于固定流道板,同时对上支撑外壳板和下支撑外壳板起支撑作用,避免两者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流道堵子模块的端部设有挡流片,挡流片卡于流道槽中,用于将流道堵子模块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通过焊接或胶粘的方式固定。
进一步地,下流道板与下支撑外壳板之间的空隙中、上流道板与上支撑外壳板之间的空隙中以及上支撑外壳板的外部均填充有导热绝缘硅胶,增加接触部分的绝缘导热性,利于冷却液带走电池箱体的热量。
进一步地,下支撑外壳板的底板边缘设有螺钉孔,用于将液冷板结构安装于电池箱体箱内。
进一步地,冷却流道包含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进液口连接冷却液供给系统,出液口连接出水管。
进一步地,流道堵子模块采用橡胶材料,增强被堵流道槽的密封性和流道堵子模块本身的耐腐蚀性,流道板采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9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电池废料处理设备
- 下一篇: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