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参数整定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4459.X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8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营;张秋生;董子健;董泽;王富强;岳建华;张立功;张隆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陆文超;肖冰滨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参数 传递函数 建模 整定 阶跃响应曲线 两点法 寻优 优化 参数整定 传统智能 智能计算 数据量 辨识 算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和系统,属于控制参数整定技术领域。用于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控制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两点法建模,得到所述阶跃响应曲线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对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进行寻优,根据寻优得到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优化值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以及利用优化后的传递函数对所述控制参数进行整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根据控制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两点法建模并对传递函数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传递函数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与传统智能计算建模相比,根据控制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两点法建模缩小了智能计算建模的寻优空间,从而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同时大大缩减了辨识所需数据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参数整定技术,具体地涉及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火力发电控制技术的提高与精细化控制的发展,对火力发电机组逻辑调试的参数整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方法都是依赖经验进行试凑,这种方法很难满足控制精度要求。
目前,基于模型的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已经成为常态,如何能够既快又准地建模成为火电厂热控调试中的另一个难题。传统的两点法建模公式虽然简单,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并不少耗费精力,而且建立的模型也比较粗糙,智能计算方法虽然可以建立相对准确的模型,然而往往建模所需数据量庞大而且建模时间长,所以也很难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和系统,用于解决用于火电厂热控调试的准确和快速建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参数整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控制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两点法建模,得到所述阶跃响应曲线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对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进行寻优,根据寻优得到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优化值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以及利用优化后的传递函数对所述控制参数进行整定。
优选地,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包括放大系数、时间常数和阶数,其中,所述阶数具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优选地,对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进行寻优包括:利用目标函数对所述阶数的小数部分进行寻优。
优选地,所述利用目标函数对所述阶数的小数部分进行寻优包括:针对多个样本中的每一个样本的阶跃响应曲线的多个输出值的实际值、根据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计算得到的所述多个输出值的计算值及所述多个输出值的个数,分别计算拟合误差,得到多个拟合误差;以及将所述多个拟合误差中的最小值对应的传递函数的参数设定为寻优得到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优化值,其中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的优化值和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中的放大系数、时间常数和阶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的优化值和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中的阶数的小数部分不同。
优选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两点法建模,得到所述阶跃响应曲线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包括:根据所述阶跃响应曲线的初始值和结束值计算得到所选取的两点的输出值;根据所述阶跃响应曲线得到所述两点的输出值所对应的时间点;以及根据所述两点的输出值和所述两点的输出值所对应的时间点得到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参数整定系统,该系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两点法建模,得到所述阶跃响应曲线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初始值;参数优化模块,用于对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进行寻优,根据寻优得到的传递函数的参数的优化值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以及参数整定模块,用于利用优化后的传递函数对所述控制参数进行整定。
优选地,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包括放大系数、时间常数和阶数,其中,所述阶数具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优选地,对所述传递函数的参数进行寻优包括:利用目标函数对所述阶数的小数部分进行寻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4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