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预充电状态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9399.9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运;石泉;耿以才;刘晓义;丁笑;颜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9/00 | 分类号: | H02P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叶知行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充电 状态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预充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判断预充电条件是否满足;步骤2:计算电池系统电压与负载回路电压差值;步骤3:计算预充电阻在预充完成后的累计发热量,累计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不允许预充电,反之允许预充电;步骤4:进行预充电或禁止预充电;步骤5:计算预充电阻在预充电过程中的实时发热总量,实时发热总量大于预充预设发热量,停止预充电,反之继续预充电;步骤6:等待下次预充指令,计算两次预充间隔时间;步骤7:计算上次累计发热量。本发明将回路负载电压以及预充电阻的发热量作为是否允许预充的条件,能提高电动汽车的预充电效率,延长预充回路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预充电状态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预充电管理是新能源汽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电动汽车预充电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机控制器(即逆变器)的大电容进行充电,以减少接触器接触时火花拉弧,降低冲击,增加安全性。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314169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压预充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该专利申请只考虑了负载回路的压差与电池系统电压的差值,并未将高压回路中的预充电阻考虑在内,预充电阻可能会因为预充时间较长或者当前预充次数较多导致预充电阻并不适合下次预充,此时如果进行预充效率低且可能烧坏预充电阻。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60262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该专利申请考虑了预充电阻的预测温度,以及回路的负载电压,能够判断预充电阻是否适合下次预充,但是预充电阻的温度受环境温度较大,不能准确反映预充电阻上次预充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预充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将回路负载电压以及预充电阻的发热量作为是否允许预充的条件,能提高电动汽车的预充电效率,延长预充回路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汽车预充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包括预充电阻、预充继电器、电机薄膜电容和电池系统电压,预充电阻、预充继电器、电机薄膜电容、电池系统电压连接成预充回路,负载回路电压为电机薄膜电容两端的实时电压值。
所述的电动汽车预充电状态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预充开始前,预充判断单元判断预充电条件是否满足,满足预充电条件后执行步骤2,否则无动作。
步骤2:预充监测单元计算当前电池系统电压与负载回路电压的差值。
步骤3:预充热量计算单元计算预充电阻在预充完成后的累计发热量,若累计发热量大于预设发热量,则不允许预充电,等待满足下次预充电条件;若累计发热量小于等于预设发热量,则允许预充电;预充电阻在预充完成后累计发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1=Q0+0.5*U12*C
其中,Q0为上次累计发热量,U1为电池系统电压,C为电机薄膜电容值。
步骤4:预充执行单元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计算结果进行预充电或禁止预充电。
步骤5:预充热量计算单元计算预充电阻在预充电过程中的实时发热总量,若实时发热总量大于预充预设发热量,则预充判断单元立即停止预充电,若实时发热总量小于等于预充预设发热量,则继续预充电;预充电阻的实时发热总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2=Q0
其中,Q0为上次累计发热量,R是预充电阻的阻值,In是预充回路的实时电流,△t1是电流采样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9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