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9587.1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21D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董建娜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连 防坠石 缓冲 结构 | ||
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包括三级明洞,第二级明洞的顶面设有至少四根相互平行的转轴,转轴均平行于第二级明洞顶面,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级明洞的顶面,每个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相互平行的链轮,转轴上每相邻两个链轮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级明洞上方设有数个链条,链条的数量为链轮数量的四分之一,位于同一排的四个链轮之间通过一个链条连接,链轮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链条啮合,链条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拨杆的一端,拨杆均匀分布于对应的链条上,两侧的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本发明适用于桥下无路的桥隧连接处使用,本发明所需动力依靠自然风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当桥梁与隧道具有相互影响时,相应的桥梁端点、隧道洞口与桥隧之间的连接路段统称为桥隧连接部分,简称为桥隧连接。在山岭地区,由于桥梁端点与隧道洞门间距离较近时,在设计施工方面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在施工以及运营期间,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以及在运营期间有车辆行驶的扰动,虽然隧道上方的岩体经过加固处理,但是仍旧不可避免的会有落石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隧道明洞的安全稳定,同时也是车辆行驶极大的干扰以及危险因素。如公开号CN104746446A中记载的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隧道洞口处明洞及桥上明洞设置为三级……顶面铺设混凝土预制块”,但其第二级明洞处于桥上,且洞顶设有塌落物扩散堆积区,随着落石逐渐堆积,会造成第二级明洞受力不均,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这就需要人工对落石进行清理,但劳动强度大,所需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包括三级明洞,第二级明洞的顶面设有至少四根相互平行的转轴,转轴均平行于第二级明洞顶面,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级明洞的顶面,每个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相互平行的链轮,转轴上每相邻两个链轮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级明洞上方设有数个链条,链条的数量为链轮数量的四分之一,位于同一排的四个链轮之间通过一个链条连接,链轮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链条啮合,链条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拨杆的一端,拨杆均匀分布于对应的链条上,两侧的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伞齿轮,第二明洞的顶面四角分别通过固定架和轴承安装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风扇,传动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第二伞齿轮,第二级明洞的顶面四角分别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套管,套管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第二级明洞顶面,套管内分别穿过一根竖杆,竖杆的外周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套管的内壁,竖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三伞齿轮,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三伞齿轮啮合,内侧两个转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凸轮,每个转轴上的凸轮比其上的链轮多一个,内侧的转轴上每相邻两个凸轮之间是对应的链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所述的三级明洞包括隧道洞口处明洞及桥上明洞,将原有明洞作为第一级明洞,新增设承载套拱与第一级明洞之间设置泡沫材料缓冲层;第二级明洞处于桥上,洞顶设有塌落物扩散堆积区;第三级明洞与第二级明洞相连,第三级明洞的直墙上设置通风窗;第一级明洞和第二级明洞之间设有出口洞门,第二级明洞与第一级明洞的主体结构之间设有伸缩缝,第三级明洞和第二级明洞的主体结构之间设有变形缝;第三级明洞基底与隧道洞口处桥台基础相连接,第三级明洞洞口即为桥上明洞洞口;明洞顶拱部铺装从外到内依次为泡沫材料缓冲层、新增设承载套拱、防水层、粉煤灰填筑和粘土隔水层,顶面铺设混凝土预制块;第三级明洞外围由加强边墙保护。
如上所述的一种桥隧相连防坠石的缓冲结构,所述的第二级明洞的顶面一侧固定连接数个支撑杆的下端,支撑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同一个挡板的一侧,挡板朝向第一级明洞,支撑杆分别与挡板之间有夹角α,α=4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9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