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4282.X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0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兵;刘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G01B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圆柱体 自动 传输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检测装置,包括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小型圆柱体传输带机构,其中:所述的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用于对小型圆柱体外圆直径参数进行非接触式检测;所述的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用于实现对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和自动铆接压紧,以及对小型圆柱体从传送带上顶出;所述的小型圆柱体传输带机构:用于实现对小型圆柱体的承载以及与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配合实现小型圆柱体的自动传输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参数可控,可测,降低工人工作强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兼容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孔密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体、曲轴箱、阀门、液压泵、马达等零部件需要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设置内部油路路径,其机加工具体过程通常是:先钻基孔,再用加长钻加工,直至油孔贯穿,最后用铰刀加工油道堵孔。在完成所有机械加工工序后,必然在零部件表面产生机加工油孔通道。为了实现内部油道孔的密封润滑,必须对机加工产生的外置油孔进行清洗和密封。
当前,业界油孔密封方式采用将与油孔工件同质的小型圆柱体(又称为堵头)通过暴力方式敲入油道孔内,使得油道孔与小型圆柱体发生塑性变形,达到密封效果。然而,目前业界对此工序过程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自动化水平极低。在密封过程中,工人需要从工件盒中单个取出小型圆柱体,并将圆柱体一端对准油道孔,另一只手持非金属锤,将小型圆柱体敲入油孔内。在这种手动操作过程中,无法完成对小型圆柱体尺寸的精确测量,进而无法完成对小型圆柱体和铆接油道孔的尺寸公差选配和过程参数检测功能。此外,铆接过程中需要工人用手捏取小型圆柱体,由于小型圆柱体尺寸较小,时常出现打滑和滑落现象,严重影响铆接效率。这种油堵密封效果完全依赖于工人的实际经验,存在诸如操作人员强度大、堵头装配合格率低、堵头装配过程参数不可控、无法实现圆柱体与油道孔公差选配、无法实现对小型圆柱体的自动传输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检测装置,包括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小型圆柱体传输带机构,其中:
所述的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用于对小型圆柱体外圆直径参数进行非接触式检测;
所述的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用于实现对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和自动铆接压紧,以及对小型圆柱体从传送带上顶出;
所述的小型圆柱体传输带机构:用于实现对小型圆柱体的承载以及与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配合实现小型圆柱体的自动传输功能。
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所述小型圆柱体自动传输与压装机构以及所述小型圆柱体传输带机构均固定连接于横梁组件之上。
优选地,所述的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包括工业摄像机、镜头、光源、二维位置调整平台、安装支架和视觉平台,其中,所述光源:用于对被检测小型圆柱体进行照明;所述二维位置调整平台:用于实现非接触式视觉检测机构在检测方向的微调,辅助进行系统定位功能。
优选地,所述工业摄像机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置于所述视觉平台上,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工业摄像机的传感器入口处。
优选地,所述的二维位置调整平台包括两个千分螺杆,分别用于实现对所述工业摄像机X轴与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4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离开关转轴焊装与拐臂的装配工装
- 下一篇:用于上台面装配的转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