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和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9699.5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军;陈伟;胡敏;孙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797 | 分类号: | H02M7/797;H02J7/24;H02J7/10;H02P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用于 电机 控制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和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其中,电机控制器包括: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端口,第一充电端口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一端相连,第二充电端口与动力电池的另一端相连;第一驱动端口和第二驱动端口;双向DC/AC模块;电机控制开关;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分别与电机控制开关和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控制器模块用于根据电机控制器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对电机控制开关和充放电控制模块进行控制。该电机控制器,通过将动力电池侧直流充电口负极与驱动直流母线负极分开设置,使得在电机控制器处于充电模式,即该电机控制器接入交流电网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时,耦合干扰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和一种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油价高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具有零排放、零油耗、高效率等优势的电动汽车,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如电动客车)采用电机电控系统替代汽车内燃机,但电动汽车整车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各高压器件及走线相互影响较大,电机控制器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内部大功率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工作,以及其他干扰源耦合引起较强的干扰。且电机控制器包含双向逆变充放电功能,其交流充电需满足国内 GBT_18387(即《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_14023(即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干扰特性用于保护车外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和国际ECE R10-05(即《就电磁兼容性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的EMC标准。
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如图1所示,当该电机控制器工作在驱动模式时,继电器K1、K2、K3吸合,K4、K5、K6、K10断开,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通过直流正负极接入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高压直流电通过滤波后输入IGBT,经过三相IGBT逆变成三相电流,通过K1、K2、K3给到驱动电机M,驱动电机正常工作。
当该电机控制器工作在交流充电模式时,继电器K1、K2、K3、K10断开,K9吸合,交流充电口与充放电端口连接,接触器K4、K5、K6吸合,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交流电通过图1中三相IGBT模块中的二极管整流成直流电,再经过DC相IGBT斩波,进入动力电池。
当该电机控制器工作在对外部电气设备充电时,继电器K1、K2、K3、K5、K6断开,单相继电器K10闭合,继电器K4闭合,电池包通过直流正负极接入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通过K4、K10给到外部电气设备,对外部电气设备充电。
然而,图1所示的电机控制器具有如下缺陷:
1)电机控制器直流充电口和驱动正负极共用一个负极,导致电机控制器在结构布局上不易将交直流分开,交流充电耦合干扰较大;
2)电机控制器电网交流侧无滤波电路,耦合干扰严重,高压电源线导致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都很大。
3)电机控制器直流充电口动力电池侧纹波电流较大,导致对外共模干扰严重;
4)电机控制器产品在外部结构定型后,如果通过外部整改来保证性能,整改难度较大,投入人力物力资金较大,测试设备较少,很难协调资源进行长时间整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以从电机控制器内部入手,解决整车交流充电EMC问题,实现难度小,且资金投入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6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