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4516.9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3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唐丽丽;翟璇;孙奇;张晓东;侯明军;王鑫;高展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7/34 | 分类号: | F01K7/34;F01K7/38;F01K7/44;F01K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杰;古波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组,尤其是一种背压式回热汽轮机和给水泵汽轮机组成的双小机系统,属于汽轮机装置技术领域;该汽轮机组包括锅炉、具有多级汽缸的主汽轮机、第一级汽缸连接有第二发电机的背压式汽轮机、中压缸连接有用于驱动给水泵的给水泵汽轮机以及和回热系统,借助背压式汽轮机内的蒸汽用于回热系统中,将给水泵采用单独的给水泵汽轮机,以实现通过双小机组充分利用蒸汽能源;本发明解决了汽轮机的变负荷工况和启动工况的调节控制比较复杂,需要协调加热器的抽汽量、给水泵、小发电机功率和小汽轮机进汽量等的问题,能够降低回热抽汽温度,减小再热蒸汽流量,降低高温管道和加热器成本,提高循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组,尤其是一种背压式回热汽轮机和给水泵汽轮机组成的双小机系统,属于汽轮机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轮机回热系统的抽汽主要来自主汽轮机的抽排汽,这种回热抽汽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循环的吸热平均温,使循环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针对进汽温度高于630℃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许多厂家提出了大汽轮机和小汽轮机的抽排汽共同组成回热系统,这种回热系统的缺点是汽轮机的变负荷工况和启动工况的调节控制比较复杂,需要协调加热器的抽汽量、给水泵、小发电机功率和小汽轮机进汽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这种方式不仅同样能够降低回热抽汽温度,减小再热蒸汽流量,降低高温管道和加热器成本,提高循环效率,系统更加利于控制和调节,在变工况运行和机组启停阶段,有利于整个系统的调节和变工况运行并保证变工况运行的高效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锅炉、具有多级汽缸的主汽轮机、连接有第二发电机的背压式汽轮机以及驱动给水泵的给水泵汽轮机,所述主汽轮机的进汽来自锅炉并用于驱动第一发电机,该背压式汽轮机的进汽来自于主汽轮机的第一级汽缸的排汽以驱动第二发电机,该给水泵汽轮机的进汽来自主汽轮机,
还包括回热系统,该回热系统包括多个表面式加热器和1个或多个混合式加热器,至少1个表面式加热器或/和至少1个混合式加热器的进汽来源于背压式汽轮机的抽汽/排汽,该回热系统中还设置有连接于给水泵汽轮机(9)的给水泵。
本发明的一种汽轮机回热系统通过设置背压式回热汽轮机提供给汽轮机回热系统中部分加热器的回热抽汽的同时中压抽汽进入给水泵汽轮机驱动给水泵,使整个系统调节控制比常规背压式给水泵汽轮机的抽排汽组成的回热系统更加简单有效,变工况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进一步的,该回热系统包括6组依次连通的加热器,依次为高压加热器组、第一低压加热器组、第一混合式加热器组、第二混合式加热器组、第二低压加热器组以及第三低压加热器组;
该高压加热器组的进汽来自于第一级汽缸的排汽,该第三低压加热器组的进汽来自主汽轮机的最后一级汽缸的抽汽,第一低压加热器组和第一混合式加热器组的进汽来自于背压式汽轮机的抽汽,第二混合式加热器组的进汽来自于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第二低压加热器组的进汽来自于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或/和主汽轮机的最后一级汽缸的抽汽。
进一步的,该第二低压加热器组的进汽来自于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和主汽轮机的最后一级汽缸的抽汽,该第二低压加热器组与背压式汽轮机的连接管道设置有截止阀。
进一步的,该第一低压加热器组与第一混合式加热器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给水泵,第一混合式加热器组与第二混合式加热器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疏水泵。
进一步的,该主汽轮机的汽缸包括超高压缸、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该汽缸的蒸汽回路串联连通,该超高压缸的蒸汽来自锅炉,超高压缸与高压缸、高压缸与中压缸连通的蒸汽管路通过锅炉,该背压式汽轮机的进汽来自于超高压缸的排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4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