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马线“鬼探头”车辆和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7474.4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8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胡青松;程勇;罗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蔡天敏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头 斑马线 预警 多媒体终端 事故危害 探测器 警示 手机 路口 雷达传感器 摄像头 车道车辆 发送消息 距离关系 实时监控 信息处理 监测 车主 车道 视频 探测 采集 发送 预防 帮助 | ||
一种斑马线“鬼探头”车辆和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属于车辆和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本发明包括对可产生“鬼探头”现象车道、车辆和行人的监测,判断是否会发生事故危害,利用探测器对行人和驾驶员同时发出预警,并通过向驾驶员和行人的手机或其他多媒体终端发送消息对其进行警示,并在必要时向驾驶员的手机或其它多媒体终端发送路口实时监控视频以帮助其全面掌握当前路口情况。所述的探测器为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探测可产生“鬼探头”现象车道车辆以及行人之间的距离关系,并发出相关预警。优点:对斑马线可产生“鬼探头”的车辆以及斑马线上行人监测,对采集的信息处理,对车主以及行人发出警示,预防“鬼探头”造成的事故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与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特别是一种斑马线“鬼探头”车辆和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斑马线是车辆和行人集中区域,自从上个世纪初汽车开始在马路上奔驰起,关于汽车与行人的文明问题就随之出现。马路上,行人与汽车成为矛盾,交通事故也经常发生,于是人们设置了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标志来规范交通秩序。如今,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已是不可缺少的马路配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尽管有红绿灯管控行人和车辆行驶权限,以及法律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即使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也应当避让正在穿过公路的行人,但是由于驾驶员或行人精神不集中、心存侥幸等原因,使得斑马线附近事故频发,特别是由于“鬼探头”现象的存在,使得行人和驾驶员互相不能识别对方的存在,给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通过在斑马线附近安置雷达传感器对行人和车辆进行检测并与监控摄像头相辅,对行人与驾驶员进行预警提醒,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斑马线“鬼探头”车辆和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解决由于驾驶员或行人精神不集中、心存侥幸等原因,在斑马线附近发生事故的问题。特别是对会产生“鬼探头”现象的车辆驾驶员进行预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对可产生“鬼探头”现象车道、车辆和行人的监测,判断是否会发生事故危害,利用探测器对行人和驾驶员同时发出预警,并通过向驾驶员和行人的手机或其他多媒体终端发送消息对其进行警示,并在必要时向驾驶员的手机或其它多媒体终端发送路口实时监控视频以帮助其全面掌握当前路口情况。
所述的探测器为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支柱上,探测可产生“鬼探头”现象车道车辆信息以及与行人之间的距离关系,并发出相关预警;摄像头与雷达传感器同时工作,摄像头负责实时监控斑马线周围路况并采集过往车辆图像用于识别车牌号码,同时雷达传感器负责探测可产生“鬼探头”现象的车道上的车辆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可产生“鬼探头”现象的车道上的车辆行驶的速度以及行人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一种斑马线“鬼探头”车辆和行人互识与预警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利用雷达传感器探测可产生“鬼探头”现象车道上的车辆与雷达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步骤(2)利用雷达传感器探测可产生“鬼探头”现象车道上的车辆行驶的速度;
步骤(3)利用雷达传感器探测斑马线上行人与雷达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步骤(4)对雷达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出判断是否会发生事故危害;
步骤(5)对监测车道上的车辆车牌进行识别,车牌与车载视频地址相关联;
步骤(6)将监控摄像头路口监控视频自动推送到监测车道车辆所关联的车载屏幕上以及利用路口安装具有通信功能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搜取手机用户信息,向特定用户手机发送预警短信息,同时利用安装在摄像头支柱上的警示灯对行人和驾驶员同时发出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74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