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4V车身系统中的车载继电器保护控制电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3281.5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5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丁;李宏志;韩伟;许启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叶绿林 |
地址: | 241007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二极管 继电器线圈 正极 车载继电器 车身系统 分压电阻 控制电路 单片机 集电极 三极管 继电器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输出端 发射极接地 负极继电器 负极 常闭触点 常开触点 有效解决 源极接地 公共端 输出端 漏极 电源 生产 | ||
1.24V车身系统中的车载继电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MCU)、继电器、MOSFET管、+24V电源、三极管、第一保护二极管、第二保护二极管、分压电阻(R1),三极管的基极和单片机(MCU)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相接,其集电极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相接,其发射极接地;第一保护二极管的正极和三极管的集电极及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相接,第一保护二极管的负极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压电阻(R1)的一端相接,分压电阻(R1)另一端及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接+24V电源;MOSFET管的漏极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第二保护二极管的正极相接,第二保护二极管的负极接继电器的公共端;MOSFET管的源极接地,其栅极接单片机(MCU)的MOSFET管控制信号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4V车身系统中的车载继电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为双胞继电器,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保护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二极管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单片机(MCU)设置有两个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接;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分别并联在双胞继电器的两个线圈的两端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MOSFET管的漏极相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双胞继电器的两个公共端分别对应相接;双胞继电器的两个常闭触点和效应管的漏极相接,其两个常开触点接+24V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4V车身系统中的车载继电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继电器为单胞继电器,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保护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保护二极管包括第三二极管(D3);单片机(MCU)设置的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接;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单胞继电器的两个线圈的两端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MOSFET管的漏极相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单胞继电器的公共端相接;单胞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效应管的漏极相接,其常开触点接+24V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24V车身系统中的车载继电器保护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MOSFET管可用IGBT管替换。
5.24V车身系统中的车载继电器保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双胞继电器在吸合过程中,首先单片机(MCU)输出控制信号给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控制双胞继电器吸合,双胞继电器吸合后,延迟至设定的时间值后,单片机(MCU)输出控制信号给MOSFET管,控制MOSFET管导通;
双胞继电器在断开过程中,首先单片机(MCU)断开MOSFET管的控制信号,使MOSFET管关断,然后延迟至设定时候后,单片机(MCU)再断开双胞继电器的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未经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32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电流保护的电路和方法以及仿真电缆的电流容量的方法
- 下一篇:电子保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