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网塑身衣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6006.9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6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明;陈博雅;赖梓龙;徐巧;梅顺齐;姬巧玲;肖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H42/00 | 分类号: | A41H42/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网 塑身衣 制备 工艺 | ||
1.一种丝网塑身衣的制备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裁剪步骤与缝合步骤,所述裁剪步骤是指裁剪组成丝网塑身衣所需的前片(10)、后片,所述缝合步骤是指将前片(10)、后片缝合为一体以获得丝网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步骤与缝合步骤之间还包括前片先处理步骤,该前片先处理步骤依次包括以下操作:
先启用传动轨道(X1)与台板驱动装置(X3),所述传动轨道(X1)为封闭的环状结构,沿传动轨道(X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前后衔接的铺布工位(A)、印离型剂工位(B)、印胶上工位(C)、印胶下工位(D)、植绒工位(E)、收布工位(F),所述印离型剂工位(B)、印胶上工位(C)居于传动轨道(X1)的前直线轨侧(X11),印胶下工位(D)、植绒工位(E)居于传动轨道(X1)的后直线轨侧(X12),台板驱动装置(X3)沿前直线轨侧(X11)或后直线轨侧(X12)的内侧边相互平行设置,每个工位中都包括至少一个台板(X2),台板(X2)的底部与传动轨道(X1)的顶部进行滑动配合,相邻的台板(X2)之间通过连杆(X21)相连接,台板驱动装置(X3)驱动台板(X2)前行,再将前片(10)放置在铺布工位(A)中的台板(X2)上,该前片(10)随台板(X2)沿传动轨道(X1)依次经历印离型剂工位(B)、印胶上工位(C)、印胶下工位(D)、植绒工位(E)后以获得处理后的前片(10),最后在收布工位(F)收走处理后的前片(10)以待进入下一步的缝合步骤中与后片相互缝合;
当前片(10)进入印离型剂工位(B)中时,前片(10)上的颈弧区(101)、腰弧区(102)、胯弧区(103)、侧弧区(104)上分别被附上离型剂;当前片(10)进入印胶上工位(C)中时,颈弧区(101)、腰弧区(102)上分别被印上弹力胶,当前片(10)进入印胶下工位(D)中时,胯弧区(103)、侧弧区(104)上分别被印上弹力胶;所述印上弹力胶的操作是指:先通过网框左纵向调整装置(7)、网框右纵向调整装置(8)对网框(1)左右两侧的高度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再在网框(1)上放置浆料,浆料位于甲刮刀(2)、乙刮刀(3)之间,然后通过纵向位移装置(5)、横向位移装置(6)驱动甲刮刀(2)、乙刮刀(3)作横向、纵向的运动,以将浆料透过网框(1)刮印在前片(10)上,前片(10)铺设于台板(X2)的顶面上;当前片(10)进入植绒工位(E)中时,颈弧区(101)、腰弧区(102)、胯弧区(103)、侧弧区(104)上分别被植绒;
所述印胶上工位(C)、印胶下工位(D)中的台板(X2)的正上方设置有网框(1),所述网框(1)的正上方设置有与刮刀座板(4)相连接的甲刮刀(2)、乙刮刀(3),所述网框(1)的左侧边与左竖板(71)的底部相连接,左竖板(71)的顶部与左横板(72)的内侧边垂直连接,左横板(72)的顶面与网框左纵向调整装置(7)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网框(1)的右侧边与右下横板(81)的顶面叠加连接,右下横板(81)的右侧边与右竖板(82)的底部垂直连接,右竖板(82)的顶部与右上横板(83)的左侧边垂直连接,右上横板(83)的顶面与网框右纵向调整装置(8)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网框左纵向调整装置(7)包括分别设置于左横板(72)顶面的两端的单个纵向框调装置(9),所述网框右纵向调整装置(8)包括分别设置于右上横板(83)顶面的两端的单个纵向框调装置(9),单个纵向框调装置(9)包括固定竖板(91)、内框导轨(92)、外框导轨(93)、侧调节杆(94)与顶调节杆(95),所述固定竖板(91)的底端与左横板(72)或右上横板(83)的顶面垂直连接,固定竖板(91)的内侧边与内框导轨(92)的内侧面滑动配合,固定竖板(91)的外侧边与外框导轨(93)的内侧面滑动配合,内框导轨(92)、外框导轨(93)相互平行,内框导轨(92)、外框导轨(93)的顶端分别与顶框轨座(96)的两端垂直连接,顶框轨座(96)的中部开设有顶贯穿孔(961),顶调节杆(95)的顶端高于顶框轨座(96)设置,顶调节杆(95)的底端穿经顶贯穿孔(961)后与固定竖板(91)的顶端相接触,固定竖板(91)上近其顶端的部位开设有竖调节槽(911),侧调节杆(94)的一端位于固定竖板(91)的外部,侧调节杆(94)的另一端穿经竖调节槽(911)后与顶框背板(97)相接触,且顶框背板(97)的内侧面与内框导轨(92)、外框导轨(93)、顶框轨座(96)的背面都进行覆盖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60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设计用人体测量装置
- 下一篇:粘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