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主索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8077.2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珠;何东升;潘韬;刘俊锋;张晓勇;徐科英;傅战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主索鞍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主索鞍结构,包括主索鞍体、主索鞍底座、鞍座垫块、推顶装置和限位装置,主索鞍体的底部凸出设有圆弧状的连接部,主索鞍底座的顶部下凹设有圆弧状的安装位,所述连接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位内,鞍座垫块设置在所述主索鞍体和所述主索鞍底座之间,推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索鞍底座的底部,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主索鞍底座上,用于防止所述主索鞍体脱出所述主索鞍底座,本发明,通过主索鞍体和主索鞍底座接上的圆弧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使主索鞍体在主索鞍底座内的转动,在主缆巨大的竖向分力作用下,主索鞍体在主索鞍座内的转动比滑动更加容易实现,由此可得到较好的预偏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主索鞍结构。
背景技术
主索鞍是悬索桥结构中重要的传力构件,用于将鞍座两侧主缆的不平衡力通过主索鞍传递至主塔顶。在设计中,一般以成桥时主索鞍两侧主缆水平分力相等作为原则,主索鞍只向塔顶传递竖向力。在架设主缆前,需要使主索鞍朝向边跨预偏,随着中跨梁段的安装,不断将主索鞍朝向中跨顶推,直至最后的成桥状态,此时,主索鞍被顶推至设计位置。
主索鞍的空缆预偏量与恒载重、边中跨比、主缆重等因素有关。对于边中跨比较小的悬索桥,主索鞍的预偏量一般在1.5m以下,采用现有技术均能很好的对主索鞍进行预偏。大跨度铁路悬索桥为满足列车走行的刚度要求,其加劲梁的恒载集度和桥面二期恒载重量均很大,当主缆在空缆架设状态时,主索鞍的预偏量通常在1.5m以上。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梁由于在主缆间还布置有斜拉索,因而主缆的边中跨比通常比常规的悬索桥大,导致主索鞍在主缆架设时需要更大的预偏量,例如,某座协作体系桥梁计算的主索鞍预偏量已长达5.3m。对于长达5米的主索鞍预偏量,如仍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主索鞍结构,则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塔顶操作空间受限。常规的主索鞍预偏量均通过滑移实现,当预偏量大时,可能会使主索鞍超出塔顶,需要额外增加机械结构和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竖向力的传递,由此保证主索鞍的正常安装。
(2)主索鞍距离塔中心线太远,塔柱偏心受压,附加弯矩大。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主索鞍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对于预偏量较大的情况,能够减少顶推距离并改善塔柱受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主索鞍结构对于预偏量较大的情况所存在的顶推距大和对塔柱附加弯矩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式主索鞍结构,包括:
主索鞍体,底部凸出设有圆弧状的连接部;
主索鞍底座,顶部下凹设有圆弧状的安装位,所述连接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位内;
鞍座垫块,设置在所述主索鞍体和所述主索鞍底座之间;
推顶装置,设置在所述主索鞍底座的底部;
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主索鞍底座上,用于防止所述主索鞍体脱出所述主索鞍底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索鞍体包括鞍头和鞍身,所述鞍头通过高强螺栓与所述鞍身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鞍身的底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鞍身脱出所述主索鞍底座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呈弧状,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位的两侧。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用于固定锁紧所述鞍身的限位垫块,所述限位垫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索鞍底座的顶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垫块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索鞍底座的两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位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圆弧半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鞍头的外侧壁上设有加强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8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