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其金属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0797.2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0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长青;施凯伟 |
主分类号: | B05D7/14 | 分类号: | B05D7/14;B05D5/06;B05D3/12;B05D3/02;C09D163/10;C09D7/61;C09D1/00;C09J1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肖丽 |
地址: | 中国台湾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表面 处理 工艺 及其 金属制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其金属制品,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包括表面清洁、上色和干燥;其中,所述上色所用原料包括结合剂层、色浆显色层和质感层;所述色浆显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乙二醇丁醚22‑38份、丁酮4‑15份、乙烯基树脂30‑45份、纳米二氧化硅15‑26份和色浆5‑16份;所述质感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异丙醇18‑32份、丙二醇甲醚醋酸脂45‑75份和纳米二氧化硅8‑18份。本发明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不高,成品率高,色彩丰富而生动,对金属材料无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其金属制品。
背景技术
金属制品的强度高,耐磨损,导热性能优越,是现今世界上应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材料;另外,金属制品容易回收,环保性好。但是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以及金属材料的易氧化特性,每年,因为金属材质的腐蚀而产生的损失均以百亿美元计,而且还造成能源的浪费,这样因为金属的腐蚀而引起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具有良好的质量,还要求同时具有质量与美感。
为了对金属材质进行防腐蚀和增强美观,现有技术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喷漆、电镀、阳极氧化和物理气相沉积(PVD)。其中,喷漆的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长期接触苯会引起慢性中毒,造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等疾病产生,而且得到的金属表面质感单一。电镀通常是氰化物电镀,而氰化物有剧毒,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另外,电镀产生的废水和废气也污染环境;而且电镀还可能会由于处理不当,加快腐蚀,产生氢脆,致使硬度降低。阳极氧化(anodic oxidation)是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在置于相应电解液(如盐酸、硝酸、硫酸、铬酸、草酸等)中的铝制品(阳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该方法金属材料受限严重,只适用于铝制品,而且该方法得到的金属表面质感单一;另外,该方法需要在盐酸、硝酸、硫酸、铬酸、草酸等溶液中进行,溶液有毒性。PVD是指利用物理过程实现物质转移,将原子或分子由源转移到基材表面上的过程;PVD基本方法有真空蒸发、溅射和离子镀,这种方法生产成本较高,产量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生产成本不高、易于操作、成品率高、无污染、对金属类无限制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具体的,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可适应于多种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成品率低、污染环境、金属材料受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得到的金属制品,该金属制品不受限,表面质感多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包括表面清洁、上色和干燥;
其中,所述上色所用原料包括结合剂层、色浆显色层和质感层;
所述结合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25-35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5-35份、乙二醇丁醚15-25份和乙酸乙酯15-25份;
所述色浆显色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乙二醇丁醚22-38份、丁酮4-15份、乙烯基树脂30-45份、纳米二氧化硅15-26份和色浆5-16份;
所述质感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异丙醇18-32份、丙二醇甲醚醋酸脂45-75份和纳米二氧化硅8-18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结合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28-32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8-32份、乙二醇丁醚18-22份和乙酸乙酯18-2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长青;施凯伟,未经黄长青;施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0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