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14966.X 申请日: 2018-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8793146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3
发明(设计)人: 张苗;高敏;韩晓雯;薛忠营;狄增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2/194 分类号: C01B32/194
代理公司: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代理人: 余明伟
地址: 20005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石墨烯 派瑞林 衬底 衬底结构 腐蚀液 去除 结构翻转 转移介质 支撑层 翻转 涂敷 无损 洁净 生长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衬底结构;在所述石墨烯上涂敷派瑞林,形成派瑞林/石墨烯/衬底结构;利用腐蚀液去除所述派瑞林/石墨烯/衬底结构中的所述衬底,形成派瑞林/石墨烯结构;将所述派瑞林/石墨烯结构翻转,形成石墨烯/派瑞林结构,完成所述石墨烯的转移。本发明采用派瑞林作为石墨烯的转移介质及支撑层,仅经过一次腐蚀液去除衬底后进行翻转,即可获得高质量、大面积、无损、洁净的石墨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科学和低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移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备很多优越的性能,例如高透光率、高电子迁移率、高电流密度、高机械强度、易于修饰等等,正因为这些特性,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及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及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公认为制造透明导电薄膜、高频晶体管、储氢电池,乃至集成电路的理想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但是由于其大面积均匀制备比较难,而且转移过程中对石墨烯破坏很大,并且容易引进杂质污染,这使得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遇到瓶颈。

柔性电子可概括为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柔性电子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印刷(RFID)、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电子用表面粘贴(Skin Patches)等。与传统IC技术一样,制造工艺和装备也是柔性电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制备石墨烯的常规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及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诸多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中,其中,机械剥离法难以制备大面积的石墨烯,采用CVD等工艺可以在一些衬底上生长获得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该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最适于微电子以及光电子领域的应用,然而,由于制备石墨烯的衬底常常具有导电性,因此性能优异的大面积石墨烯要获得广泛的应用,需要将其从衬底上转移至我们想要的绝缘介质衬底上。

常用的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湿法转移及干法转移,其中,干法转移常用的转移介质为金,转移的石墨烯易破损,且在除去金的过程中石墨烯易被氧化;而将衬底腐蚀掉的湿法转移是衬底上CVD石墨烯最普遍的转移方法,常用的转移介质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但PMMA易破碎,因此难以支撑大面积的石墨烯,且其附着在石墨烯上难以除去,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石墨烯的结构破损及界面污染等弊端,大大影响了石墨烯的本征物理特性,降低了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制约了后期的石墨烯器件的设计制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转移石墨烯的方法,解决在干法转移石墨烯的过程中,石墨烯易破损且易被氧化的问题以及在湿法转移石墨烯的过程中,由于转移介质PMMA易破碎,因此难以支撑大面积的石墨烯,且其PMMA附着在石墨烯上难以除去的问题;避免石墨烯的结构破损及界面污染等弊端,获得高质量、大面积、无损、洁净的石墨烯,扩大石墨烯的适用范围,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移石墨烯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干法转移石墨烯的过程中,石墨烯易破损且易被氧化的问题以及在湿法转移石墨烯的过程中,由于转移介质PMMA易破碎,因此难以支撑大面积的石墨烯,且PMMA附着在石墨烯上难以除去的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大面积、无损、洁净的石墨烯,同时扩大石墨烯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一衬底;

S2:在所述衬底上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衬底结构;

S3:在所述石墨烯上涂敷派瑞林,形成派瑞林/石墨烯/衬底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4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