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消声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5326.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9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程齐;秦肖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康纳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02;F01N3/021;F01N3/035;F01N1/06;F01N1/08;F01N1/02;F01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335 | 代理人: | 徐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滨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消声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消声净化器,包括:消声净化器,其包括:主壳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腔道,一侧设有进气口,另一侧设有出气口;消声净化单元,其包括:设于主壳体腔道内的空心转轴、设于空心转轴上的空心螺旋叶片及隔板,空心螺旋叶片表面设有多个过滤孔,空心转轴尾端设有若干通气孔,隔板设于空心螺旋叶片与若干通气孔之间以将两者完全隔离;消声器,其设于消声净化单元后方;集尘器,其连通于隔板前侧;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空心转轴转动;主壳体出气口、二氧化氮回收器连接、二氧化碳回收器、纳米膜分离器及碳氢化合物气体回收器依次连接,该装置能彻底净化汽车尾气中的有害尾气气体,使汽车排放远高于国际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汽车消声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尾气给大气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然而汽车尾气消声净化的技术没有多大的提高与发展。目前消声还是几十年前的水平,净化器还是使用的三元催化器,有的净化器是在净化器中加几层过滤网来净化。这样的结构也就是能达到现在中国及欧美各国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但是,即使达到各国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也还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消声净化器,其能够最大化的处理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消声净化器,包括:消声净化器,其包括:主壳体,其内设有圆柱状的腔道,该主壳体的一侧设有进气口,另一侧设有出气口;消声净化单元,其包括:设于所述主壳体的腔道内的空心转轴、设于所述空心转轴上的空心螺旋叶片及隔板,所述空心螺旋叶片的表面设有多个过滤孔且其空心部分与所述空心转轴的空心部分连通,所述空心转轴的尾端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空心螺旋叶片与若干所述通气孔之间以将两者完全隔离,从而将所述主壳体分为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集尘净化子室和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净化出气室;消声器,其设于所述消声净化单元的后方;及集尘器,其连通于所述集尘净化子室的后侧;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空心转轴转动;二氧化氮回收器,其进口与所述主壳体的出气口连接;二氧化碳回收器,其进口与所述二氧化氮回收器的出口连接;纳米膜分离器及碳氢化合物气体回收器,所述纳米膜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二氧化碳回收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碳氢化合物气体回收器的进口与所述纳米膜分离器的分离口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消声净化单元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消声净化单元沿所述进气口至出气口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相邻的所述消声净化单元之间均设有消声器,每个所述消声净化单元均配置有一所述集尘器。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消声器包括间隔设置的消声孔板和隔声排气孔板,所述隔声排气孔板的边缘延伸至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贴合,所述消声孔板和隔声排气孔板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气孔,所述消声孔板和隔声排气孔板上的气孔错开设置。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氧化氮回收器、二氧化碳回收器及碳氢化合物气体回收器结构一致,分别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冷流体进入管及冷流体回流管、液化储罐;所述冷流体进入管的出口及冷流体回流管的进口相互串联,所述冷流体进入管的进口及冷流体回流管的出口分别连接一加压制冷器的冷夜出口及冷夜回口,所述加压制冷器的加压端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壳体,所述液化储罐通过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膜分离器包括具有分离口、出口及进口的壳体和纳米过滤膜,所述纳米过滤膜的入口与所述壳体的进口连接,所述纳米过滤膜的第一分离口与所述壳体的出口连通,第二分离口与所述壳体的分离口连通。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消声净化器与所述二氧化氮回收器之间,所述二氧化氮回收器与所述二氧化碳回收器之间,所述二氧化碳回收器与所述纳米膜分离器之间,所述纳米膜分离器与所述碳氢化合物气体回收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均设有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康纳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康纳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5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的确定
- 下一篇:一种降低内燃机排气噪音的消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