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充减震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8630.0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领音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22 | 分类号: | C08L23/22;C08L57/02;C08L23/16;C08K3/26;C08J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李新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填充 发泡材料 改性石油树脂 发泡组合物 丁基胶 油性 制备 发泡促进剂 硫化促进剂 空腹 镀锌钢板 汽车车身 三元乙丙 狭小空间 橡胶基材 制备过程 发泡剂 交联剂 染色剂 填充剂 增韧剂 增粘剂 粘附性 重量份 发泡 钢板 密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充减震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丁基胶、EPDM发泡组合物和改性石油树脂;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所述丁基胶50‑90份,所述改性石油树脂1‑8份,所述EPDM发泡组合物包括:三元乙丙10‑40份;发泡剂1‑12份;发泡促进剂0.1‑5份;交联剂0.1‑8份;增韧剂0.1‑8份;硫化促进剂0.1‑8份;增粘剂0.1‑8份;填充剂0.1‑8份;染色剂0.1‑8份。本发明的填充减震发泡材料在采用丁基胶与EPDM发泡组合物的基础上,加入了改性石油树脂,在制备过程中,控制发泡温度在160‑180C,使填充减震发泡材料既能以特定的发倍率来满足狭小空间,同时又能与油性钢板或油性镀锌钢板或橡胶基材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尤其适用于汽车车身空腹的填充和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密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填充减震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当汽车在高速路行驶时会产生高速气流,汽车受高速气流的冲击,特别是车门锁、门把手等比较狭窄空间受高速气流的冲击,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振动,给车内的乘客和司机带来不好的体验。因此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在使用材料密封填充车身比较狭窄空间部位时,选择重量轻、附着力好、密封、减震效果好的膨胀材料来密封填至关重要。
丁基胶与EPDM树脂是一种具有橡胶弹性的热塑性塑料,以三树脂为基材的发泡组合物由于具有发泡倍率高、很轻的重量、优良的缓冲、隔音、降噪等优点,近年来开始在汽车车身空腔的填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类EVA或EPDM发泡材料在钢板或镀锌板的附着力较差、强度比较低,同时,由于注塑时的应力存在,在再次受热,并且受热不完全均匀的情况下,空腔中发泡时容易变形甚至脱落,限制了其在汽车隔音、减振方面的应用。因此,行业内急需一种密封、减震效果好,而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的减震发泡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发泡时容易变形甚至脱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填充减震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填充减震发泡材料,包括:丁基胶、EPDM发泡组合物和改性石油树脂;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所述丁基胶50-90 份,所述改性石油树脂1-8份,所述EPDM发泡组合物包括:三元乙丙10-40份;发泡剂1-12份;发泡促进剂0.1-5份;交联剂0.1-8份;增韧剂0.1-8份;硫化促进剂0.1-8份;增粘剂0.1-8份;填充剂0.1-8份; 染色剂0.1-8份。
优选地,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所述丁基胶60-80 份,所述改性石油树脂1-6份,所述EPDM发泡组合物包括:;三元乙丙20-30份;发泡剂3-10份:发泡促进剂0.1-3份;交联剂0.1-5份;增韧剂0.1-5份;硫化促进剂0.1-5份;增粘剂0.1-5份;填充剂0.1-5份; 染色剂0.1-5份。
优选地,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所述丁基胶70份,所述改性石油树脂3份,所述EPDM发泡组合物包括:三元乙丙25份;发泡剂6份;发泡促进剂1.8份;交联剂2.5份;增韧剂2.5份;硫化促进剂2.5份;增粘剂2.5份;填充剂2.5份; 染色剂2.5份。
优选地,所述改性石油树脂为201#树脂。
优选地,所述丁基胶为氯化丁基胶,所述硫化促进剂为硫化促进剂:所述填充剂为纳米碳酸钙;所述发泡促进剂为氧化锌或硬脂酸锌。
一种填充减震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重量份的丁基胶进行开炼包辊;
步骤二,将对应重量份的三元乙丙进行开炼包辊;
步骤三,将开炼包辊后的丁基胶和开炼包辊后的三元乙丙混炼至完全熔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领音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领音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8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