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1532.2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4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肖波;周信;陈秋冰;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34;A61K31/12;A61P1/04;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米粒子 中空多孔 粒径 姜黄素 无孔 载药 制备 碳酸氢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肠炎 体外释放曲线 孔洞 动态光散射 乳化溶剂 中空结构 释放率 水包油 致孔剂 挥发 应用 释放 引入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通过水包油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中空多孔载姜黄素微米粒子,然后对这种微米粒子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其粒径,该微米粒子的粒径约为1.2μm。本发明将碳酸氢铵作为致孔剂引入微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米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出现诸多孔洞,且内部为中空结构。通过姜黄素的体外释放曲线可以看出,pH 7.4和pH 6.2时,中空多孔微米粒子192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0.6%和52.5%,而无孔微米粒子分别为26.4%和42.5%。与无孔微米粒子相比,中空多孔微米粒子显著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效率,从而有效增强了结肠炎的治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米药物载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制备方法和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以黏膜炎症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病,局限于结肠,与乳糜泻不同的是,炎症会影响胃肠道的任何部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个体的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而UC的症状则是血液病,严重的腹痛,肌腱炎,血性或粘液性腹泻。目前,U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因此,UC的治疗变得非常重要。目前,UC治疗的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和抗炎药。一些药物对炎症是有效的,但由于其依赖性、高复发率和毒性而无法维持。UC治疗的目的是诱导和维持缓解,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姜黄素(Curcumin, CUR)是从姜黄根中分离出来的天然多酚,是姜黄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据文献报道,姜黄素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抗菌、抗癌、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功能。近年来,姜黄素能清除自由基,调节炎症反应,在UC的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稳定性差、水溶性差、代谢快、降解快、组织分布差、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其临床应用仍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各种载体,如胶束、纳米粒子和微米粒子,将姜黄素传递给目标组织。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中空多孔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为:
1.中空多孔载药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米粒子,包括以下步骤:
(1)称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2)将少量碳酸氢铵水溶液边涡旋边逐滴加入步骤(1)所得的有机溶液中,得到含有碳酸氢铵的有机混合溶液;
(3)将步骤(2)的含有碳酸氢铵的有机混合溶液逐滴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得到乳浊液I;
(4)将步骤(3)中所得的乳浊液I立即放入冰浴中,进行超声;
(5)将超声后的乳浊液I迅速倒入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得到乳浊液II;
(6)在室温条件下,将步骤(5)所得的乳浊液II中的有机溶剂挥发;
(7)离心收集微米粒子,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1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