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氧化氢响应型靶向荧光载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22761.6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鹏;方超;王书唯;赵外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1/02 | 分类号: | C08G81/02;C08F8/00;C08F120/20;C08G65/334;C08G65/332;A61K9/107;A61K47/34;A61K47/22;A61K47/60;A61K47/58;A61K31/366;A61P9/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氧化氢 响应 靶向 荧光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过氧化氢响应型靶向荧光载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结构式如下:其制备方法包括PHEMA的合成、FPEG的合成、PHEMA‑Sim/Prv/Com/Lo的合成以及PHEMA‑Sim/Prv/Com/Lo‑FPEG‑ISO‑1的合成等步骤。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药物利用度高、荧光标定功能以及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氧化氢响应及靶向荧光能力的纳米载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因独特的多羟基结构而易于修饰,在医学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但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同时运携药物,荧光聚合物及靶分子,作为诊疗两用的载体的研究并不常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在初期潜伏隐蔽,症状不明显,而最终却能引发如心梗,中风的高危疾病。在治疗方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后期目前只能通过支架,手术等手段治愈。而早期则以口服他汀类药物较为常见,但这种治疗方式却存在着药物利用率低,见效慢,副作用严重等问题。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缺乏传统疾病的pH敏感能力,在纳米医疗上必须寻找更具特异性的释药控制开关。其中,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簇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较为活跃,可以作为特异性开关。
传统单一的功能型药物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动脉粥样分子治疗的要求。只有将靶向定位,荧光检测,控制释药等综合多种功能综合应用才能发挥更好的诊疗作用。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领域,诊疗一体的纳米载药体系的应用相对缺乏,亟待补充与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上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对过氧化氢响应且具有靶向荧光特性的载药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过氧化氢响应型靶向荧光载药纳米材料,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m:n=4:1;选自如下结构:
一种过氧化氢响应型靶向荧光载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取他汀类药物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取5~10倍摩尔当量的草酰氯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在冰盐浴条件下,将他汀类药物溶液滴入草酰氯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2~3小时,随后旋蒸除去溶剂及过量的草酰氯,真空干燥后得黄色粉末;
(2)将步骤(1)制备的黄色粉末溶于二氯甲烷,将得到的溶液滴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5h,后经旋蒸,干燥等获得黄色膏状固体,所述的黄色粉末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1:3。
(3)将荧光聚乙二醇、步骤(2)制备的黄色膏状固体、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4-二甲氨基吡啶(DMAP)按摩尔比为1:0.1~0.2:0.1~0.2:0.1~0.2溶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入所述的混合溶液中,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用量按摩尔计为荧光聚乙二醇的1.2~1.5倍,滴加结束后室温条件下继续反应24h,后经过滤、透析、干燥获得褐色固体,即为过氧化氢响应型靶向荧光载药纳米材料。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是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美伐他汀或洛伐他汀。
所述的荧光聚乙二醇可以按照下述方法制备:
取无水柠檬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和半胱氨酸按摩尔比1:1~1.2:0.2~0.5加入至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向瓶中反复冲抽氩气确保氧气被完全除净,之后加热使混合物在120~150℃的环境下融化并反应1~3h,将温度降至100~120℃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溶于去离子水中,经过滤、透析、旋蒸、干燥后得黄色蜡状固体,即为荧光聚乙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2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