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极柱制式动力电池盖板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23870.X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刘成士;李彬彬;李少凡;宁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傅磊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带 纯铝 压板 铆钉 负极极柱 组合压板 绝缘板 基板 铆接 负极 电池盖板 动力电池 组合极柱 盖板 制式 电芯内部 铆钉铆接 压板表面 纯铜 钉头 极片 接通 装配 穿过 输出 加工 | ||
本发明提出组合极柱制式动力电池盖板,包括基板、铆钉、绝缘板和组合压板;组合压板包括纯铝压板和铜带,铜带设在纯铝压板表面;铆钉为纯铜制成,铆钉顺次穿过基板、绝缘板、纯铝压板和铜带上的铆接通孔进行铆接,基板、绝缘板和纯铝压板通过铆钉铆接固定,铜带与铆钉的铆接钉头接触。所述电池盖板中,将由纯铝压板和铜带组成的组合压板作为负极极部的压板,在对负极极部进行装配时,其上的铜带可与负极极柱铆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芯内部电流与负极极柱、负极极柱与pack极片间的电流平稳输出,最终所获得的电池盖板实现了降低pack包重量和价格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极柱制式动力电池盖板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电池有着无限光明的未来,但目前我国电池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链的补贴政策的出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飞猛进,其中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只有在扩大动力电池产地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才能满足新能源市场对电池的高度需求。
在动力电池盖板设计制作时,需要实现内部正负极电流平稳输出和结构可靠两大作用,其中正极材料采用铝制,负极采用铜质材料,但在电池制成pack时需要电池极柱与pack极片焊接在一起,实现pack包的制作,因为pack连接片需求量较大,如果负极连接片和负极极部都是铜制,将会导致pack包重量过高,价格昂贵。此时如果能将电池负极极部材质改为铝制,必然会解决上述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组合极柱制式动力电池盖板,将由纯铝压板和铜带组成的组合压板作为负极极部的压板,在对负极极部进行装配时,其上的铜带可与负极极柱铆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芯内部电流与负极极柱、负极极柱与pack极片间的电流平稳输出,最终所获得的电池盖板实现了降低pack包重量和价格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组合极柱制式动力电池盖板,包括基板、铆钉、绝缘板和组合压板;组合压板包括纯铝压板和铜带,铜带设在纯铝压板表面;铆钉为纯铜制成,铆钉顺次穿过基板、绝缘板、纯铝压板和铜带上的铆接通孔进行铆接,基板、绝缘板和纯铝压板通过铆钉铆接固定,铜带与铆钉的铆接钉头接触。
优选地,在基板下方设有止动架,铆钉穿过止动架上的铆接通孔与止动架铆接固定。
优选地,在基板和止动架的铆接通孔中设有密封垫圈并通过铆钉进行压紧固定。
优选地,密封垫圈包括轴向的第一密封圈和周向的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设在第一密封圈的底部并位于其外侧;第一密封圈的外周面和第二密封圈的上表面分别与基板上铆接通孔的内周面和下表面贴合,第二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止动架上铆接通孔的内周面贴合,第二密封圈的下表面和第一密封圈的内周面分别与铆钉的钉帽和钉杆贴合。
优选地,在纯铝压板上铆接通孔的上部设有铆接台阶,铆钉在铆接过程中形成铆接钉头与铆接台阶紧密咬合。
优选地,纯铝压板上铆接通孔的直径小于铜带上铆接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铜带与铆钉的铆接钉头通过铜铜激光焊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地,纯铝压板与铜带通过铸造或者冲压成一体结构。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组合极柱制式动力电池盖板,将由纯铝压板和铜带组成的组合压板作为负极极部的压板结构,装配后将纯铜铆钉,纯铝压板通过中间铜带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电芯内部电流从纯铜铆钉与中间铜带、中间铜带与纯铝压板、纯铝压板与pack极片间进行传导并平稳输出,避免了电池负极极部全部使用铜制材料,从而可以降低pack包的重量和价格。在进一步设计中,纯铜铆钉与组合压板先铆接固定,再进一步利用外力将铆钉与压板之间压紧在一起,二者安装可靠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密封圈垫由于受挤压力呈压缩密封状态,进一步实现密封效果;此后还可以将铆钉与铜带之间的铆接处通过激光焊焊接在一起,进一步实现密封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稳定通过的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23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