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索桥共用锚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36709.6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文望青;严爱国;曾敏;王鹏宇;崔苗苗;黄振;李桂林;史娣;尹书军;张晓江;李的平;周刚;郭安娜;周继;罗春林;殷鹏程;夏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体 散索鞍 锚室 大体积混凝土 对称设置 分散布置 工程用量 海上船只 横向分离 雷达电波 纵向开孔 顺桥向 悬索桥 承台 风阻 横桥 锚墩 锚索 锚碇 水阻 交错 美观 造型 侧面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共用锚碇,包括承台,所述承台上沿横桥向对称设置有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所述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的顶部中间均设置有锚室,所述锚室顺桥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索鞍和第二散索鞍,所述第一散索鞍和第二散索鞍与锚室之间锚固有多根交错分散布置的锚索。本发明采用了“横向分离,纵向开孔”的结构形式,造型简洁美观,大幅度的降低了锚体的风阻、水阻面积,并且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锚墩侧面对海上船只的雷达电波干扰作用;同时,大幅度的降低了锚体体积,节约了工程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领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索桥共用锚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公路及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及技术进步,大跨度桥梁的数量及需求不断增多,其中,悬索桥是跨越能力最强的桥型。对于跨度大或者有连续跨越要求的桥位,且设计荷载较大时,目前国内常规的悬索桥因刚度问题或者工程造价等问题都难以适用,而当采用多塔联跨的悬索桥桥型,所存在的中塔刚度、主缆抗滑移等问题较突出。其中,多座悬索桥利用共用锚碇联跨的方式以其超强的跨越能力、适宜的刚度、完美的造型等优势,将可能成为优选桥型,然而该桥型在国内应用较少,而其共用锚碇为该类型桥梁的关键结构。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21483482.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墩台式预应力锚碇,它包括钢结构混凝土承台、钢管桩群、预应力锚索群、主缆和主缆锚固体系,钢管桩群的一端伸入基岩,另一端与钢结构混凝土承台底面刚性连接,主缆锚固体系设置在钢结构混凝土承台的上表面,所述的预应力锚索群的锚索内锚头端固定于基岩内,预应力锚索群的锚索外锚头端与钢结构混凝土承台固定连接。虽然上述方案通过预应力锚索群传递主缆巨大拉力至基岩,提高了锚碇结构的承力范围,但是由于钢管桩群的刚度小、承载能力有限,容易发生滑移的情况,结构稳定性差。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经济性好、造型美观的共用锚碇,以提高该类型桥梁的竞争力,从而解决上述大跨度桥梁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的悬索桥共用锚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索桥共用锚碇,包括承台,所述承台上沿横桥向对称设置有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所述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的顶部中间均设置有锚室,所述锚室顺桥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索鞍和第二散索鞍,所述第一散索鞍和第二散索鞍与锚室之间锚固有多根交错分散布置的锚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室包括第一锚固斜面和第二锚固斜面,所述第一锚固斜面与第二锚固斜面组成向上开口呈V形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散索鞍与第一锚固斜面位于锚室顺桥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索鞍与第二锚固斜面位于锚室顺桥向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散索鞍与第二锚固斜面之间锚固有多根锚索,多根所述锚索的一端聚集后形成主缆穿过第一散索鞍并与之固定连接,多根所述锚索的另一端分散锚固在第二锚固斜面上;
所述第二散索鞍与第一锚固斜面之间锚固有多根锚索,多根所述锚索的一端聚集后形成主缆穿过第二散索鞍并与之固定连接,多根所述锚索的另一端分散锚固在第一锚固斜面上,且与另一侧的锚索交错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散索鞍与第二散索鞍沿顺桥向错位布置,所述第一散索鞍和第二散索鞍的底部均设置有散索鞍支墩,所述散索鞍支墩与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的顶端面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锚体的锚室与第二锚体的锚室之间设置有沿顺桥向布置的用于支撑加劲梁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通过支墩与锚室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沿顺桥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加劲梁的牛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和牛腿上均设置有加劲梁支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锚体和第二锚体的底部中间均开设有拱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6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