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材料压痕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38710.2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8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陈战强;毕国进;宋明杰;时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新之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3/08 | 分类号: | B26D3/08;B26D7/00;B26D5/08;B26D7/26;B08B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三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5 | 代理人: | 范向南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海东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材料 压痕 成型 装置 | ||
1.一种薄片材料压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压痕光辊(2)、压痕齿辊(3)、主传动机构、调整架(4)及调整机构,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压痕光辊(2),压痕光辊(2)相对机架(1)转动,所述的机架(1)内设置有调整架(4),所述的调整架(4)的中部与机架(1)铰接,所述的调整架(4)上设置有压痕齿辊(3),压痕齿辊(3)相对调整架(4)转动,压痕光辊(2)与压痕齿辊(3)相对转动,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主传动机构,所述的主传动机构为压痕光辊(2)及压痕齿辊(3)提供转动动力及传动,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的调整机构使调整架(4)相对机架(1)摆动,所述的压痕齿辊(3)包括辊轴(31)、连接端板(32)及齿辊(33),所述的齿辊(33)为筒状结构,其外圆周上设置有滚齿,所述的辊轴(31)穿装在齿辊(33)内,且辊轴(31)上设置有连接端板(32),辊轴(31)与齿辊(33)通过连接端板(32)连接,所述的辊轴(31)与调整架(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滚齿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滚齿的齿顶倒钝,所述的机架(1)内设置有出料滑板(5),所述的出料滑板(5)设置在压痕光辊(2)与压痕齿辊(3)的下方,
所述的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气缸(6)、第二调整气缸(7)、第三调整气缸(8)、顶丝机构、偏心轮(9)及调整转轴(10),所述的第一调整气缸(6)及第二调整气缸(7)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调整架(4)的一侧,所述的第一调整气缸(6)的伸缩杆及第二调整气缸(7)的伸缩杆均与调整架(4)对应,且第一调整气缸(6)位于第二调整气缸(7)的上方,所述的顶丝机构及第三调整气缸(8)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调整架(4)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三调整气缸(8)的伸缩杆与调整转轴(10)铰接,所述的调整转轴(10)与机架(1)连接且相对机架(1)转动,所述的调整转轴(10)上设置有偏心轮(9),所述的偏心轮(9)与调整架(4)对应, 所述的顶丝机构包括直流减速电机(11)、丝杠(12)及螺套(13),所述的直流减速电机(11)设置在机架(1)上,直流减速电机(11)的主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螺套(13),所述的螺套(13)与机架(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螺套(13)内通过螺纹连接有丝杠(12),丝杠(12)的一端穿装在螺套(13)内,丝杠(12)的另一端设置有推块(14),推块(14)与调整架(4)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痕齿辊(3)的两个相邻滚齿之间的夹角β为30~90°,两个相邻滚齿之间的距离a为0.5~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齿的齿顶与压痕光辊(2)之间的距离为薄片材料的厚度的3/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编码器(15),所述的编码器(15)连接直流减速电机(11)的接线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6)、传动装置(17)、输入轴(18)、传动箱(19)、主动齿轮(20)、换向齿轮(21)、光辊驱动齿轮(22)及齿辊驱动齿轮(23),所述的电机(16)设置在机架(1)上,电机(16)的主轴通过传动装置(17)与输入轴(18)连接,所述的输入轴(18)设置在传动箱(19)内,且调整架(4)与机架(1)的铰接轴线与输入轴(18)的轴线同轴,铰接轴线到切丝齿辊(3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主动齿轮(20)的分度圆直径相等,所述的输入轴(18)的位于传动箱(19)内的部分设置有主动齿轮(20),所述的传动箱(19)内设置换向齿轮(21),所述的主动齿轮(20)与换向齿轮(21)相互啮合,所述的换向齿轮(21)与光辊驱动齿轮(22)相互啮合,所述的光辊驱动齿轮(22)与压痕光辊(2)的辊轴(31)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20)与齿辊驱动齿轮(23)相互啮合,齿辊驱动齿轮(23)与压痕齿辊(3)的辊轴(3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新之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省新之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387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