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4806.X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3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献;胡杰;丁冬;陈冬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盈科瑞创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72 | 分类号: | A61K9/72;A61K31/137;A61K9/08;A61P11/06;A61P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布他林 硫酸 溶液制剂 雾化 吸入 水合物 渗透压调节剂 安全度 溶剂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包括:硫酸特布他林、和/或其水合物;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和溶剂。本发明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稳定性好、安全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一些疾病的发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在全球范围内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的影响下,使得很多人还是避免不了哮喘的侵袭。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哮喘不但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而且难以根治。它易反复发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由于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不像感染性疾病那样有感染原,可以用疫苗来预防,保证患者长期、正确地用药,能有效预防哮喘发作。
硫酸特布他林(terbutalinesulphate,1)又称间羟舒喘宁,是第一代β2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强的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可选择性兴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不易被单胺氧化酶所转化,作用持久;抑制内源性致痉挛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增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维运动,加速黏液消除,提高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廓清能力,有舒张支气管作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其它伴有支气管痉挛等肺部疾病。
特布他林早于1967年开始临床试验,1985年通过我国临床验证,获准注册,迄今该药已在100多个国家上市应用。在我国,β2-受体激动剂(即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种类较多的支气管解痉剂。许多专家认为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药物,既可用于间歇性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帮助控制气管的持续性的支气管痉挛。目前,国内外已上市多种硫酸特布他林口服制剂(片剂、颗粒、胶囊、口服液、气雾剂、雾化液、吸入粉雾剂)。但由于普通片剂、颗粒、胶囊经胃肠道的降解作用,生物利用度较低,且不易吞服,少儿人群和老年患者不太适用。
而雾化吸入疗法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中国专利CN106667974A公开了一种硫酸特布他林的雾化吸入制剂,所含组分有硫酸特布他林、稳定剂、等渗剂、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但在产品中添加稳定剂会有毒副作用风险,尤其是目前使用的稳定剂乙二胺四乙酸钠,过多的摄入会导致低血钙症或骨钙流失,故产品中稳定剂含量在保证有效抗氧化的前提下用量应尽可能降低。如何在少添加或不添加稳定剂的情况下保证制剂的稳定性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其用于预防和缓解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肺部疾病所合并的支气管痉挛。本发明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处方组成中未添加稳定剂,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避免了产品在使用时由于添加稳定剂而引起的副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括:硫酸特布他林、和/或其水合物;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和溶剂。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剂单剂量包含:以游离硫酸特布他林计2~10mg硫酸特布他林、和/或其水合物;10~18mg渗透压调节剂;适量的pH调节剂;和溶剂。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剂单剂量包含:以游离硫酸特布他林计3~7mg硫酸特布他林、和/或其水合物;15~18mg渗透压调节剂;适量的pH调节剂;和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盈科瑞创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盈科瑞创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4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