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的精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45617.4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7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宁鲁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14 | 分类号: | C10G67/14;C10G45/14;B01J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15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精制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油气提炼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柴油的精制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普通柴油与催化剂、氢气一同置于加氢反应器中进行精制;将精制后的产物置于分离器中分离,得到混合油气;将混合油气通入分馏塔中分馏得到燃料气、粗汽油与精制柴油;本发明柴油精制速度快,柴油精制的转化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的柴油的精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提炼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柴油的精制工艺。
背景技术
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柴油最重要用途是用于车辆、船舶的柴油发动机。与汽油相比,柴油能量密度高,燃油消耗率低。柴油具有低能耗,所以一些小型汽车甚至高性能汽车也改用柴油。柴油发动机中主要用到柴油为轻柴油,轻柴油主要通过柴油二次提炼而得,传统的柴油精制工艺效率低,柴油提炼的不够充分,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柴油的精制工艺,该工艺采用的加氢反应器通过驱动模块、搅拌模块、软管一与软管二的相互配合使得反应腔内的反应物充分均匀的混合,从而提高了柴油的精制效率与柴油精制的转化率,对柴油进行了充分的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柴油的精制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普通柴油与催化剂、氢气一同置于加氢反应器中进行精制;
步骤二:步骤一中精制后,将精制后的产物置于分离器中分离,得到混合油气;
步骤三:步骤二中得到混合油气后,将混合油气通入分馏塔中分馏得到燃料气、粗汽油与精制柴油;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的加氢反应器包括反应腔、电机、驱动模块、搅拌模块、催化剂入口、进料口、出料口与加氢口;所述电机固定在反应腔的外壁上,电机位于反应腔的右下方;所述驱动模块位于反应腔内,驱动模块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驱动模块用于带动搅拌模块上的转盘一与转盘二运动,从而实现搅拌模块的搅拌作用,使得反应物充分反应,提高反应的效率;所述搅拌模块位于反应腔内,搅拌模块位于反应腔中部,搅拌模块用于搅拌反应物,使得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所述催化剂入口位于反应腔左上方,催化剂入口用于注入催化剂;所述进料口位于反应腔右上方,进料口用于注入反应物;所述出料口位于反应腔的左下方,出料口用于排出反应物;所述加氢口位于反应腔左侧,加氢口位于催化剂入口下方,加氢口用于向反应腔内加入氢;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螺杆、滑块一、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所述螺杆位于反应腔内,螺杆左端与反应腔转动连接,螺杆右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滑块一数量为二,滑块一内部设有螺纹,两个滑块一内部的螺纹旋向相反,滑块一通过螺杆安装在反应腔内,两个滑块一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两个滑块一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所述连杆一数量为二,两个连杆一交叉对称布置,连杆一下端铰接在滑块一上,连杆一上端穿过搅拌模块的底部,连杆一的内部设有通道一;所述连杆二数量为二,连杆二交叉对称布置,连杆二的下端与连杆一的上端铰接,连杆二的上端穿过搅拌模块的顶部,连杆二内部设有通道二,通道二与通道一相连通;所述连杆三数量为二,连杆三交叉对称布置,连杆三的下端与连杆二的上端铰接,连杆三的上端通过弹簧三固定在反应腔内,连杆三的内部设有通道三,通道三与通道二相连通。工作时,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滑块一在螺杆的作用下移动,由于滑块一内部的螺纹旋向相反,从而两个滑块一的运动方向相反;滑块一的运动使得连杆一、连杆二与连杆三运动,连杆一与连杆二的运动使得转盘一与转盘二上下运动,转盘一与转盘二的上下运动使得反应物被充分的搅拌,提高了反应速度,使得反应物可以更加充分的反应,从而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宁鲁石化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宁鲁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5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