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系统、牵引变流器及轨道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46484.2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8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裴建红;侯晓军;张彩霞;杨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小波;臧建明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介质 冷却装置 冷却系统 牵引变流器 轨道车辆 吸收热量 管路回流 冷却功率 吸收功率 循环过程 容纳腔 吸热面 做功 耗能 连通 噪声 冷却 容纳 体内 散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牵引变流器及轨道车辆。其中,冷却系统包括基体以及冷却装置;基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腔,基体上还形成有用于吸收功率单元所散发的热量的吸热面;基体与冷却装置之间连通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冷却介质吸收热量后变为气态,并经过第一管路进入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冷却冷却介质,以使冷却介质变为液态,并经由第二管路回流至基体。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牵引变流器及轨道车辆,基体可以用于冷却功率单元,冷却介质可以在基体和冷却装置之间循环,冷却介质的循环过程只依靠冷却介质的相变吸收热量做功来推动循环,无需外加动力,耗能少且噪声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牵引变流器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运输需求的发展,高速动车组作为一种安全、快捷、节能、绿色、智能的一种轨道运输工具得到快速发展。牵引变流器作为轨道车辆的关键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把来自接触网上的单相高压交流电转换为电压频率可调节的三相交流电,供轨道车辆运行使用。牵引变流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何冷却成为牵引变流器的关键技术。
现有技术中,牵引变流器的冷却单元包括:水冷基板、风机、水泵、管路以及散热器。冷却单元中盛有大量的低温水,牵引变流器可以具有发热的功率单元,功率单元可以安装在水冷基板上,从而可以通过低温水吸收功率单元热量,低温水可以变为高温水。水泵可以使水在散热器、水冷基板及管路之间形成循环,其将经过水冷基板后的高温水泵入散热器,风机可以将高温水在散热器中经过散热变为低温水,重新回到水冷基板,在水路系统中循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单元工作时,需要依靠水泵作为动力驱动水循环,工作压力大冷却液容易泄露、换热效率低冷却装置大、冷却介质绝缘性差防火性能差、系统部件多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牵引变流器及轨道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牵引变流器的冷却效率低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基体以及冷却装置。
所述基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腔,所述基体上还形成有用于吸收功率单元所散发的热量的吸热面。
所述基体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连通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冷却介质吸收热量后变为气态,并经过第一管路进入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冷却介质,以使所述冷却介质变为液态,并经由所述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基体。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基体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功率单元接触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构成所述吸热面。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基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基体分别用于与多个功率单元接触。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总管路和多个第一分支管路,所述第一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基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第二总管路和多个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二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路的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分支管路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基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及风机;所述热交换器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热交换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背离所述基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外,所述风机用于吹出风流。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腔沿垂向的顶部,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腔沿垂向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机间隔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46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风发生器及实现方法
- 下一篇:数据中心微模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