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电路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59182.9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8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友影良二;大槌泰弘;岛田昌浩;后藤成一;保西直纪;大村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48;H02P27/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路 单元 | ||
1.一种驱动电路单元(26),其具有驱动电路(90)、壳体(70、72)、密封部件(150)和罩(160),其中,
所述驱动电路(90)对来自电源(24)的电功率进行转换或调整来提供给马达(20);
所述壳体(70、72)具有形成有通孔(122)的壳体壁部(120),并且收容所述驱动电路(90);
所述密封部件(150)密封所述通孔(122);
所述罩(160)在比所述密封部件(150)靠外侧的位置上,在所述密封部件(150)的插入方向(A1)上与所述密封部件(15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所述驱动电路单元(26)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150)具有第1接触部(202),该第1接触部(202)与规定所述通孔(122)的所述壳体壁部(120)的内表面(210)接触,
在所述密封部件(150)被配置于所述通孔(122)内的状态下,在所述插入方向(A1)上的从所述内表面(210)的外侧端部(240)到所述第1接触部(202)的第1距离(L1)比在所述插入方向(A1)上的所述密封部件(150)的外侧表面(250)与所述罩(160)之间的第2距离(L2)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单元(26),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150)还具有第2接触部(204),该第2接触部(204)与所述壳体壁部(120)的所述内表面(210)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单元(26),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150)具有插入部(180)和凸缘(182),其中,
所述插入部(180)被插入到所述壳体壁部(120)的所述通孔(122)内;
所述凸缘(182)与所述壳体壁部(120)的外侧表面接触,
所述插入部(180)具有:
轮廓比所述通孔(122)小的插入基部(200);和
所述第1接触部(202)和所述第2接触部(204),
其中,所述第1接触部(202)和所述第2接触部(204)从所述插入基部(200)突出,且轮廓比所述通孔(122)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单元(26),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150)具有第3接触部(206),在所述密封部件(150)被配置于所述通孔(122)内的状态下,所述第3接触部(206)与所述壳体壁部(120)的内侧表面(212)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单元(26),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150)具有受力面(208),该受力面(208)在比所述通孔(122)靠所述壳体(70、72)的内侧的位置承受所述壳体(70、72)内部的推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单元(26),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150)的所述凸缘在所述密封部件(150)的插入方向(A1)上,具有向所述壳体壁部(120)的外侧表面突出而与所述壳体壁部(120)的外侧表面接触的外周凸部(2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单元(26),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驱动电路(90)的一个端子(130),所述壳体壁部(120)的所述通孔(122)和所述密封部件(150)被各设一个
所述罩(160)横跨多个所述通孔(122)和多个所述密封部件(150)而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591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件结构、功率模块及功率模块组装结构
- 下一篇:功率转换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