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RM与FPGA架构的T/R组件控制与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4615.X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1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洪畅;朱庆彬;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保护 操控 主控 强电磁干扰环境 相控阵雷达 信号稳定性 单独模块 二次保护 故障监测 故障信息 故障诊断 轮询方式 上报信息 时间开销 实时响应 自保护 响应 监测 频综 自检 电源 架构 雷达 上报 查询 诊断 统一 | ||
本发明属于雷达与控制保护领域,主要涉及相控阵雷达体系中TR组件的故障监测和控制保护方法,其中包括T/R组件的主控保控制监测、操控故检、频综操控故检和电源故检。单独模块均可以进行自检并响应故障,及时采取自保护措施。主控保模块通过轮询方式收集各级模块的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完成故障诊断,判断是否采取二次保护措施,最后集中上报信息。采取这种逐级查询、实时响应、集中诊断、统一上报的控制保护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模块响应故障的时间开销,确保了各模块工作的安全可靠,提高了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控制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用化测试和故障检修方面,国内与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表现为:缺乏规范化的标准、监测范围小、技术手段落后、不具备兼容能力、系统扩容能力差、故障诊断效率低等,给研发生产、调试验证、保障维修带来一系列问题。据相关研究,先进的故障监测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维修效率,故障隔离率提高30%以上,并且节省20%以上的后续维修经费,先进的故障监测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和保障系统性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不断发展。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的每一个天线单元通道中均含有源电路,对于收发合一的相控阵天线而言,则是T/R组件。阵列天线组成复杂,这给故障点的锁定和故障原因的排查增加了难度,要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对各个模块的工作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分析故障原因,迅速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这种故障监测系统应当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强电磁干扰环境,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因为内部模块数量众多,对模块状态的监测应当尽量减小系统体积和额外的通信设备开销,传统T/R组件故障监测和控制采取通信底层为以太网的方式,需要增加额外的网络设备,进一步增大了系统的复杂度,而且当集中式交换机一旦遭到破坏,所有设备的故障监测瘫痪。CAN总线作为一种现场总线,能够有效支持分布式通信和实时控制,具有可连接设备多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可扩充能力强,同时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支持,适合应用于设备故障监测和控制场景中。
本发明基于ARM和FPGA架构,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针对T/R组件的故障监测方法,在通信方式上采取CAN和以太网结合的方式,内部对故障等级进行归纳分类,保护方法上分级设置,能够完成对T/R组件的实时监测与保护,状态和故障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至上位机显控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对T/R组件实时监测与控制保护方法。
该方法实现了对TR组件的实时监控,对控制命令的实时响应,并能及时定位T/R故障组件,锁存故障状态信息,方便有效,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为了解决目前难点,本发明采用基于ARM处理器和FPGA处理器通过监测总线对阵列天线中多个T/R组件进行故障和状态收集、监测、记录和上报,对故障等级进行分类,采用二级保护处置措施,实现T/R组件的控制保护。监测与控制模块采用ARM处理器和FPGA处理器架构,可以对T/R组件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实时地上报T/R组件的故障和状态信息,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T/R组件的损坏,可以快速地定位T/R组件中具体元器件的故障,进而快速地解决问题,保障整个系统稳定地的运行。为了减少故障和状态信息传输过程中受到通信链路故障的影响,通信底层采用CAN和以太网的方式,为提高CAN总线的可靠性,采取冗余设计,采用完整的两条CAN总线同时工作,当其中一条CAN总线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切换,系统功能不受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46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