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65847.7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5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慧学堂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9/06 | 分类号: | B61L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入式微处理器 联锁 信号输入单元 计算机联锁 通信服务器 控制系统 计算机 主机 发明结构原理 现场信号采集 信号处理模块 输入端连接 外部继电器 安全联锁 单元连接 连接安全 室外设备 输出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安全联锁主机、嵌入式微处理器、联锁计算机、信号输入单元和通信服务器,信号输入单元输入端连接现场信号采集设备,输出端通过信号处理模块连接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分别连接安全联锁主机和联锁计算机,联锁计算机通过执行单元连接外部继电器,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通信服务器连接室外设备,本发明结构原理简单,控制精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是一个实时、多任务、安全苛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实现以进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联锁功能控制系统,它包括人机会话层、联锁逻辑层和执行层,其中,人机会话层由操作表示设备和电务维修设备组成,联锁逻辑层由联锁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组成,执行层包括由轨道、道岔、信号机等构成的室外设备。
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和铁路行业信息化变革加剧的今天,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铁路行业产品的信息安全也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目前的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控制精度低,功能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包括安全联锁主机、嵌入式微处理器、联锁计算机、信号输入单元和通信服务器,所述信号输入单元输入端连接现场信号采集设备,输出端通过信号处理模块连接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分别连接安全联锁主机和联锁计算机,所述联锁计算机通过执行单元连接外部继电器,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通信服务器连接室外设备。
优选的,所述安全联锁主机包括联锁主机A和联锁主机B,所述联锁主机A与联锁主机B之间通过主备切换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联锁主机B为联锁主机A的备用主机。
优选的,所述室外设备包括:安全型道岔模块,用于根据输出命令对预设区段的铁轨进行控制;安全型信号模块,用于根据输出命令对预设区段的信号灯进行控制;安全型轨道模块,用于根据输出命令采集车站区段的铁轨占用信息。
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三极管A、三极管B,所述三极管A基极分别连接电阻A一端、电阻B一端和电容A一端,所述三极管A发射极连接电阻C一端,集电极分别连接电感A一端、电容C一端、电容D一端和电阻D一端,所述电阻A另一端、电容A另一端、电感A另一端均接信号输入端,所述三极管B基极分别连接电阻D一端和电阻E一端,发射极连接电阻G一端,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F一端和电容E一端,电容E另一端连接信号输出端;电阻D另一端和电阻F另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电阻E另一端、电阻G另一端、电容D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B一端,电感B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C另一端和电容B一端,电容B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现场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信号输入单元传输至信号处理单元中处理,去除信号中的噪声信号;
B、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嵌入式微处理器中处理,嵌入式微处理器将信号传输至安全联锁主机中,安全联锁主机将信号发送至联锁计算机中;
C、联锁计算机向执行单元发送指令,执行单元模块收到来自联锁计算机通道的指令时,需要对进行指令ID的校验,提取指令目标ID与自身ID比对,如果是给自己的指令,则接收该指令,不然就认为是无效指令;
D、接收的指令发送至室外设备中执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原理简单,控制精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高。
(2)本发明采用两组安全联锁主机,能够实现主备切换,确保了安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慧学堂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慧学堂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58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