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楂叶粗提物中同时分离黄酮类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68906.6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9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莺;夏传海;马宣宣;刘苏静;于君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7/56 | 分类号: | C07C67/56;C07C69/732;C07H17/04;C07H1/08;A61K36/734;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楂 叶粗提物中 同时 分离 酮类 绿原酸类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山楂叶粗提物中同时分离黄酮类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点是,以山楂叶粗提物为原料,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滤除不溶物,滤液通过大孔树脂柱,用洗脱液分段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后经减压蒸馏,得到纯度为58%以上的山楂叶总黄酮和纯度为67%以上的绿原酸类化合物;山楂叶总黄酮继续使用制备色谱精制,得到纯度为96%以上的牡荆素葡萄糖苷和牡荆素鼠李糖苷;本发明通过一个简单的工艺过程同时得到了高纯度的山楂叶总黄酮(纯度58%以上)、牡荆素葡萄糖苷(纯度96%以上)、牡荆素鼠李糖苷(纯度96%以上)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纯度67%以上),工艺简单可行,生产效率高,原材料利用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楂叶粗提物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山楂叶粗提物中同时分离黄酮类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山楂叶为一味常用中药,是蔷薇科植物山里红(
山楂叶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微量元素、含氮化合物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山楂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山楂叶总黄酮具有降压、降血脂、抗菌、抗氧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从山楂叶中分离的黄酮化合物已超过了30多种,包括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乙酰牡荆素-4-鼠李糖苷,牡荆素-4′, 7-双葡萄糖苷,2-
关于用大孔树脂作为吸附材料分离纯化山楂叶中活性成分的方法报道较多,但这些方法大多集中在对山楂叶总黄酮(许英爱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叶总黄酮的研究,2007;郭永学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楂叶总黄酮工艺研究,2006;刘新宇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叶总黄酮的研究,2006;一种山楂叶黄酮的分离纯化方法,CN201610356829.4;等)或者某一单体活性成分(一种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制备方法,CN200910234063.2;一种从山楂叶中同时提取牡荆素和檞皮素的方法,CN201010293163.5;一种山楂叶中黄酮单体的制备方法,CN201710165422.8;一种山楂叶中黄酮类单体的高效制备方法,CN201710169282.1)的分离纯化方面,而对于山楂叶总黄酮、绿原酸类化合物、黄酮单体的同时分离纯化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山楂叶粗提物中同时分离黄酮类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方法,从而提高现有方法的生产效率和原料的利用率;主要解决现有的山楂叶不能同时分离山楂叶总黄酮、绿原酸类化合物、黄酮单体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山楂叶粗提物中同时分离黄酮类和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大孔树脂柱吸附过程、洗脱液分段洗脱过程和制备色谱精制过程,操作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68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