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7069.3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9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星;宁方亮;吴玉娇;宁尚超;张伟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40;G05B19/042;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端口 输出端口 自我位置 单片机 运算 递增 功能输出 模块识别 软件操作 硬件结构 自身位置 控制器 低电平 串联 采集 传递 重复 制造 管理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造模块,每个模块中至少具有一个控制器和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以及至少两个输出端口,所有模块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并且进行串联;当模块的输入端口无数据采集时,则模块的输入端口都为低电平,此时的模块内部的单片机进行递增运算,此模块即可识别自身的位置为1且由单片机将递增的运算值通过输出端口传递到下一模块的输入端口,依次重复上述软件操作,直至所有的模块识别出自身位置。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即可相同的模块在各自的位置上实现不同的功能输出,增强了产品的通用性和实用性,给技术、生产、管理等都来了便捷,成本也极大地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数字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应用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功能需求的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模块从硬件结构以及软件版本上种类繁多,不通用性问题给技术、生产、管理和应用都带来了困难,也使人工成本和产品成本大大提高。
如专利一种汽车通用总线模块的位置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多个通用总线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中央处理器独立于多个通用总线模块之外且具有唯一性,通过中央处理器与CAN总线进行信息交互来对模块的地址进行编码,但是此种方法,各模块的信号均需传输至总线,信号将可能会产生串扰,同时,模块间信号的传递是需要遵循通讯协议,编码方式更加复杂且受限较多,信息的传递也会存在衰减,对于远距离传输,并不适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工业数字电路中构件的编号均采用人工进行编号,且即使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每个构件的行为均需要单独进行编译造成人工成本的提升,以及工作的强度加大;以及现有存在的模块间信号的传递是需要遵循通讯协议,编码方式更加复杂且受限较多,信息的传递也会存在衰减,各模块的信号在总线存在串扰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造至少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至少具有一个控制器和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以及至少两个输出端口,所有模块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
2)将所有的模块进行串联连接;
3)将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封闭,当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无数据采集时,则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为低电平,此时的第一个模块内部的控制器进行递增运算,此第一个模块即可识别自身的位置为1;
4)由控制器将递增的运算值通过输出端口传递到下一模块的输入端口,依次重复上述软件操作,直至所有的模块识别出自身位置。
进一步地,输入端口的数量和输出端口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每个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连接至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的二进制累加,反应到输出端口,再通过输出端口进行输出。
进一步地,每个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数量均至少要达到反映最后一个模块控制器所得累加值的二进制编码的位数值。
进一步地,控制器中二进制编码的起始值为1。
根据所需采用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数量,二进制编码为1,如采用3个输出端口,则输出端口的起始值为001,下一个模块的输出端口输出即为010。
进一步地,相邻模块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之间一一对应连接,每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对应于控制器所得累加值的二进制编码中的任意一位且互不重叠。
进一步地,还可包括另一个控制器并连接外置设备。
进一步地,控制器为单片机,可采用89C51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7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