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性花形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79518.8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0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栗本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双版纳系云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61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菊花 红茶 花形 保健性 制备 预处理 壳聚糖水溶液 佛手柑精油 熏蒸处理 浸泡液 冲泡 烘焙 浸出 喷施 成型 浸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性花形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选择特殊的浸泡液进行预处理浸泡,然后再喷施壳聚糖水溶液、进行佛手柑精油熏蒸处理,最后进行包裹成型并进行烘焙处理,获得了一种可以一种在冲泡后菊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得以迅速浸出且保持菊花完整花形并具有浓郁菊花香味和香醇红茶风味的菊花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花形的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主要的饮用方式为沸水冲泡。菊花具有明目清新祛火的功效,已被用于制备各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茶饮品。因此,将传统的茶叶和菊花进行互配制备混合茶,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制茶方式。中国专利CN 107751460 A提供了一种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保留了香醇的红茶味,还具有浓郁的菊花花香,并提升了茶的保健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冲泡后的茶的外形也越来越注重。
中国专利CN 103621736 B提供了一种黄菊花茶的加工方法,可以使得茶叶具有完整的呈朵外形,香味和口味优良。这种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制茶工艺而言,可以使得花形得到较好的保持。
中国专利CN 1103757A提供了一种菊花型固形茶的生产方法。不过该方法是通过模具将其中菊花固定,简单的将菊花置于传统茶叶之中。该方法所得茶在经冲泡后,菊花不易伸展,且菊花味十分的淡,影响了其口味和外观。
据研究,菊花中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是主要的保健物质之一,其具有止咳、祛痰、抗炎、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据发明人所知,目前还未有一种在冲泡后可以保持菊花优美造型、具有浓郁菊花味且易于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浸出的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保健性花形菊花红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净的新鲜菊花利用浸泡液于20-30℃下进行浸泡0.5-1h;所述浸泡液的溶液为水,溶质的组分及其重量含量为:
氯化钙0.75-0.95%、碳酸氢钾0.4-0.6%、苯甲酸钠0.2-0.3%;
(2)、将步骤(1)所得物晾干,再喷洒重量分数为0.02-0.05%的壳聚糖水溶液,之后摊晾,控制水含量为75-80%,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于30-35℃进行熏蒸1.0-1.5h;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喷洒用量为每千克菊花100-130ml;进行所述熏蒸处理时,所用的熏蒸剂为佛手柑精油,佛手柑精油的用量为100-120ml/m3;
(3)、将发酵好的红茶揉成条状,捆绑成半包围空间,并将步骤(1)所得物置于所述半包围空间中,然后挤压成球形;
(4)、将步骤(3)所得物进行三次烘焙处理:第一次烘焙处理的烘焙温度为75℃,烘焙时间为3h,之后室温冷却,放置2h;第二次烘焙处理的烘焙温度为50-60℃,烘焙时间为5h;第三次烘焙的烘焙温度为120℃,烘焙时间为90s。
在本发明中,我们发现利用所述浸泡液可以促进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浸出,可使得所得菊花红茶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所述浸泡液中的氯化钙、碳酸氢钾和苯甲酸钠均是食品级的,且用量十分的少,不存在饮食安全问题。本发明通过将上述物质作为浸泡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菊花中的功能成分在沸水浸泡后的浸出率。一般而言,利用沸水长时间的浸泡菊花,可以提取其中的黄酮物质,但是一旦浸泡时间过长,则影响浸液的口感。本发明在利用所述浸泡液进行处理后,所得的菊花红茶在冲泡时,仅需3-5分钟左右,所得茶水中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双版纳系云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双版纳系云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79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