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麦苗粉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2183.5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汝丽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苗 脱气 冷冻干燥条件 喷雾冷冻干燥 打浆 产品营养 分散性好 工艺处理 空气流量 空气压力 控制参数 喷雾条件 色泽稳定 物料流量 气流式 原有的 结块 加工 冷冻 贮存 清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苗粉的加工方法,包括(1)清洗;(2)粉碎;(3)打浆;(4)脱气;(5)对脱气后物料进行气流式喷雾冷冻干燥处理,冷冻喷雾条件控制参数物料流量为10‑25mL/min,空气压力为0.08‑0.2MPa,空气流量为1‑3m3/h,冷冻干燥条件为在‑30至‑40℃下维持2‑3h,然后控制升温速率,在1h内均匀升温至‑20至‑25℃,并维持3‑5h,得到麦苗粉。本发明所述工艺处理后的麦苗粉,色泽稳定,能够保持麦苗原有的产品营养成分,溶解性和分散性好,不结块,且长期贮存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麦苗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麦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麦苗,辛、寒、无毒,可解蛊毒,除时疾狂热、退胸隔热,利小肠。在1969年,日本药学会发表了关于大麦苗基础和商品化研究,目前在日本大麦苗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糊精、酵母、胡萝卜素、高丽参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滋补和强壮等功能。
目前我国在这方便也已有不少的研究。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109529791公开了一种苦荞麦芽苗复合营养粉及其生产工艺,含有燕麦粉、苦荞麦芽苗粉、绿豆粉、荷叶粉、白砂糖粉、脱脂奶粉,能够提高抗氧化的能力,降血脂、抗氧化、改善细胞营养,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申请号为CN2017100925434公开了一种富含麦苗酵素的高品质麦苗代餐粉,将酵素干燥粉加入代餐粉中,丰富了酵素产品的用途,强化了代餐粉的减肥功效,速溶性好、稳定性高。
然而目前对于麦苗粉而言,色泽不稳定,容易结块是制约其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另外麦苗存在其最佳的营养成分时期,成长时间一到必须马上收割,而且麦苗的营养时效性短,现场吃的话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的营养成分,因此如何能够保留原来的营养成分是麦苗粉研究开发的关键问题所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了利用喷雾干燥的技术处理麦苗的研究,但该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加工为粉剂的处理才可以,颗粒均匀度不高,容易失去原有的颜色。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麦苗粉的加工方法,旨在解决麦苗粉色泽稳定、粉剂结块、保留原有的营养成分等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麦苗粉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利用纯净水对麦苗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切割,对麦苗进行切断处理,切断长度控制在3-5cm;
(2)粉碎,利用粉碎机对麦苗进行粗粉碎,粉碎成20-30目的物料A,同时收集在粉碎过程中产生的汁液;
(3)打浆,将物料A和上述的汁液混合后进行打浆,控制打浆机转速在800-1000r/min,过滤,除去滤渣,得到麦苗汁;
(4)脱气,对所述的麦苗汁进行脱气处理,脱气时间为10-15min,脱气真空度为0.09-0.12MPa,
(5)对脱气后物料进行气流式喷雾冷冻干燥处理,冷冻喷雾条件控制参数物料流量为10-25mL/min,空气压力为0.08-0.2MPa,空气流量为1-3m3/h,冷冻干燥条件为在-30至-40℃下维持2-3h,然后控制升温速率,在1h内均匀升温至-20至-25℃,并维持3-5h,
(6)得到麦苗粉。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喷雾冷冻干燥处理工艺和脱气工艺的选择,尤其是喷雾冷冻干燥处理工艺。虽然喷雾干燥在现有已有的研究中已用于麦苗粉制备中,然而高温气体介质的使用,会破坏一些热敏性的有效成分。真空冷冻干燥的话,容易导致产品结块。本发明选择喷雾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实现低温、低压下操作的可行性,且能够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的微粒颗粒团聚现象,保留产品原有的色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汝丽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汝丽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2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