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83149.X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6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眉;杨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28 | 分类号: | F23R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发动机 燃油 喷嘴 结构 | ||
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结构,包括喷嘴套筒壳体;输油部,所述输油部包括第一输油部与第二输油部;所述第二输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油部一体相连,另一端与副涡流器连接;所述喷嘴套筒壳体与所述输油部一体成型,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油部的外部,从所述第一输油部与第二输油部的交界处起向所述第二输油部延伸,与所述第二输油部之间的径向空间提供半封闭的空气隔热腔,所述空气隔热腔的开口侧设置有与所述空气隔热腔的相对的两侧壁接触的弹性件。上述燃油喷嘴结构具有结构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燃油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燃油喷嘴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关键部件之一,在环形燃烧室中,燃油喷嘴均匀分布在火焰筒头部定位装置上,通过喷嘴安装板螺栓固定于燃烧室机匣上。燃油通过外部管路进入喷嘴的输油部内,再经过旋流雾化进入燃烧室火焰筒内参与燃烧。燃油喷嘴置于压气机出口,压气机出口温度在500~1000K左右,在高温气流下,喷嘴承受一个较大的热负荷,不仅会使喷嘴的输油部内油温上升而发生结焦堵塞现象,而且高温环境下喷嘴强度寿命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
燃油喷嘴在燃烧室所处的气动环境较复杂,受多种振动激励影响,主要包括:
(1)通过安装座传递给燃油喷嘴的机匣振动;
(2)燃烧室上游高压压气机出口不均匀气流对喷嘴油杆产生激振;
(3)燃烧室火焰筒内不稳定的燃烧压力脉动对安装在头部的喷嘴下游产生激振力。
随着对航空发动机综合性能要求提高,势必促使燃烧室内气流更高温升和更大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多种振动联合作用,使喷嘴承受较大的振动负荷,对喷嘴强度和寿命带来风险,同时喷嘴产生大幅度振动,会导致油路不稳定,进一步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对燃油喷嘴寿命和可靠性带来更大挑战。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燃油喷嘴结构,其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振动,隔绝外部热量防止油温上升等效果,以达到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设计要求的长寿命、燃烧稳定等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结构,包括:安装座,用于与燃烧室机匣连接;喷嘴套筒壳体;输油部,所述输油部包括第一输油部与第二输油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两侧;所述第二输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油部一体相连,另一端与副涡流器连接;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油部的外部,从所述第一输油部与第二输油部的交界处起向所述第二输油部延伸,与所述第二输油部之间的径向空间提供半封闭的空气隔热腔,所述空气隔热腔的开口侧设置有与所述空气隔热腔的相对的两侧壁接触的弹性件。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环形弹性件。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弹性件与所述隔热腔的相对的两侧壁线接触。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弹性件包括半封闭的主环体以及从所述主环体的开口处径向两侧延伸的半封闭的副环体,所述主环体与副环体一体成型,所述副环体分别与所述隔热腔的相对的两侧壁线接触。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半封闭的主环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隔热腔体的开口方向相同。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副环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主环体的开口方向相反。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副环体的边缘为圆弧。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套筒壳体与所述输油部之间连接处包括圆弧过渡段。
在所述燃油喷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腔内设置有对应所述弹性件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弹性件的轴向两侧,以限制所述弹性件在轴向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31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喷嘴冷却结构
- 下一篇:加热控制方法、烹饪器具与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