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应变减少结构的量子阱绿光LED外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89169.8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5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贾志刚;卢太平;董海亮;梁建;马淑芳;许并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12;H01L33/3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赵江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光LED 垒层 量子阱 量子阱有源区 周期性结构 量子阱层 外延结构 空穴 半导体光电子 蓝宝石衬底层 电子阻挡层 材料领域 复合几率 极化效应 晶格常数 超晶格 形核层 单层 源区 辐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应变减少结构的量子阱绿光LED外延结构,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蓝宝石衬底层、GaN低温形核层、u‑GaN层、n‑GaN层、第一应变减少层、InGaN/GaN量子阱有源区、电子阻挡层和p‑GaN层;所述InGaN/GaN量子阱有源区包括GaN垒层和位于GaN垒层上的周期性结构,所述周期性结构的每个周期包括自下而上的第二应变减少层、InGaN量子阱层、第三应变减少层和GaN垒层;所述第一应变减少层为InGaN单层或InGaN/GaN超晶格,所述第二应变减少层和第三应变减少层的晶格常数小于所述InGaN量子阱层,并大于GaN垒层。本发明减弱了绿光LED量子阱有源区内的极化效应,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辐射复合几率;降低了InGaN/GaN多量子阱有源区内部的缺陷密度,可以应用于绿光LED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应变减少结构的量子阱绿光LED外延结构。
背景技术
GaN基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能耗低、寿命长、体积小、亮度高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白炽灯与荧光灯,成为照明市场的主流光源。
当今市场上主流白光LED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GaN基蓝光LED芯片为基础,在其表面涂覆黄光荧光粉,使蓝光与黄光混合形成白光;另一种是以GaN基紫光LED芯片为基础,结合红、绿、蓝三原色(RGB)荧光粉来实现白光。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就功率转换效率而言,蓝光LED芯片+黄光荧光粉所实现的白光LED显然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蓝光LED芯片本身具有极高的功率转换效率,目前最高可达到81%,但是紫光LED芯片本身功率转换效率只有不足10%,远远低于蓝光LED芯片,所以紫光LED芯片+RGB荧光粉的功率转换效率也远远低于前者;然而就色彩饱和度及显色指数而言,紫光LED芯片+RGB荧光粉包括了形成白光的红、绿、蓝三原色,色彩饱和度及显色指数明显高于只有蓝光+黄光两种颜色所形成的白光。综上所述,LED芯片+荧光粉技术方案,其功率转换效率与显色指数两者之间互相制约,极大地限制了LED在各领域尤其是户外显示方面的应用。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在实现高功率转换效率的同时,获得高显色指数,各大LED厂商及研究机构均致力于RGB三原色LED的研制。所谓的RGB三原色LED是指直接利用红、绿、蓝三色LED组合来发射白光,避免了荧光粉使用中所需的二次能量转换,能够有效地降低能量损耗,同时具有RGB三原色芯片的LED也具有很高的显示指数。在三原色芯片中,红光与蓝光芯片早已成熟并实现大规模生产。红光LED芯片以AlGaInP材料为基础,是最早出现、最早投放市场的LED产品,其功率转换效率目前最高可达到70%;蓝光LED芯片以GaN基材料为基础,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目前白光照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其功率转换效率最高已达到81%。相对于红光与蓝光LED的高功率转换效率,绿光LED的转换效率则远远落后,即所谓的“绿光缺口”(green gap),造成“绿光缺口”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理想的材料系统。用于制备蓝光LED的III-N材料,在波长更长的情况下效率会明显下降;同样用于制备红光LED的III-P材料,在波长缩短至黄绿光范围时效率也会明显降低。
导致绿光LED内量子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强极化效应:绿光LED有源区为高In组分的InGaN/GaN多量子阱,失配大,应变高,极化电场强,使得电子和空穴波函数空间分离,辐射复合几率大幅度降低,这种效应也被称为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第二,高缺陷密度:高In组分InGaN阱层与GaN垒层晶格失配大,导致InGaN阱层中形成了高密度的缺陷,载流子在缺陷处发生非辐射复合,严重降低了内量子效率。
为了克服InGaN/GaN量子阱结构中存在高缺陷密度及强极化效应的缺点,本发明在绿光LED外延结构中引入应变减少结构,降低了InGaN/GaN多量子阱有源区的内应变,从而降低了有源区中的压电极化电场及缺陷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具有应变减少结构的量子阱绿光LED外延结构,以解决绿光LED内量子效率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89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