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5152.3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明;杨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 | 分类号: | C12N5/07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黄周荣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脊椎动物 细胞 培养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所述的天然培养基为海参体腔液。海参体腔液来自于海洋无脊椎动物,能够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营造与机体更为相似的生长环境,从而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能够充分利用海参体腔液中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实现快速增长、稳定传代的目的。本申请开发经济水产动物海参的加工副产物体腔液生物质资源,制备了可替代血清应用的海参体腔液,适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的长期培养,不仅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支持,而且还实现了废物利用,海参体腔液的制备成本远远低于牛血清的制备成本,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的制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
背景技术
目前动物细胞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基础培养基、天然培养基(一般是血清)以及细胞因子等其他调控成分,其中血清是细胞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及细胞调控因子来源。目前用于培养陆地哺乳动物、昆虫等细胞的培养基已经比较成熟,但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与陆地动物细胞之间存在物种差异,并且海洋无脊椎动物所生存的海水环境也会导致细胞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较大差异,因此导致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与目前成熟的陆地哺乳动物、昆虫等细胞的培养条件差异较大,而目前尚未形成稳定有效、可用于长期传代培养操作的培养基配方,传统陆地动物细胞培养基中的血清成分无法较好地应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的培养。
申请号为CN201510808386.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培养单环刺螠担轮幼虫细胞系的培养基,以1L计量,该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13.7g L-15培养基干粉,20.2g/l NaCl、0.54g/l KCl、0.60g/l CaCl2、1g/l MgSO4、3.9g/l MgCl2、2.92g/l L-谷氨酰胺,以及总体积5%的胎牛血清、2%的单环刺螠体腔液、1%的单环刺螠卵黄提取液,终浓度100IU/ml的青霉素和100μg/ml的链霉素。
该培养基中虽然使用了单环刺螠体腔液作为营养及细胞调控因子,使得该培养基比传统动物细胞培养基更加适用于培养单环刺螠担轮幼虫细胞系,但该培养基仍存在以下缺陷:(1)培养基中仍旧需要使用胎牛血清,且胎牛血清的使用量比单环刺螠体腔液还要大得多,表明该培养基虽然不能很好地利用胎牛血清但仍对胎牛血清具有较大依赖性,没有真正地获得适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稳定有效培养基;同时,胎牛血清价格昂贵,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较大浪费;(2)该培养基只能用于培养单环刺螠担轮幼虫细胞系,对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不适用,适用面窄;(3)其中的单环刺螠体腔液经收集后仅经过离心和滤膜过滤处理,而没有除去其中含有的免疫分子,而免疫分子如果直接加入培养基中极有可能会对培养对象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有效、可用于长期传代培养操作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所述的天然培养基为海参体腔液。
本申请针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与陆地生物细胞之间的巨大差异性,不再选择牛血清作为天然培养基,而是采用海参体腔液作为天然培养基。与牛血清相比,海参体腔液来自于海洋无脊椎动物,能够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营造与机体(即离体细胞系来源)更为相似的生长环境,从而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能够充分利用海参体腔液中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实现快速增长、稳定传代的目的。
本申请开发经济水产动物海参的加工副产物体腔液生物质资源,通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制备了用于培养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的天然培养基,可替代血清应用,并且适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的长期培养,不仅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支持,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实现了废物利用,海参体腔液的制备成本远远低于牛血清的制备成本,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基的制备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5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