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6081.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1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光由;关塚诚;今中成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26 | 分类号: | B60R22/26;B60R22/34;B60R22/4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安全带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织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一侧面或车身部位,对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员进行约束;卷收器,将所述织带的另一端结合且能够卷收所述织带,并且设有通过工作而将所述织带拉入的预紧器;带扣,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另一面或车身部位,能够供安装于所述织带的舌板结合;限力器,通过允许所述带扣的移动来降低由于所述预紧器的工作而作用于所述织带的拉伸载荷;及警告部,利用由所述限力器引起的所述带扣的移动,将所述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所述乘员通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1-32253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带扣装置,具有带扣主体和预紧器,该带扣主体供座椅安全带的舌片装配,该预紧器在紧急时使该带扣主体后退。该带扣装置具备冲击吸收机构(限力器),在带扣主体后退之后,向该带扣主体施加了规定以上的前进力时,该冲击吸收机构允许该带扣主体向前进方向移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3-18460号公报记载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织带的一端能够由带有预紧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卷收。织带的另一端经由外搭接预紧器(lapouter pretensioner)而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外侧面或车身。带扣的另一端经由具有能量吸收(EA)功能的限力器而固定于车身或车辆用座椅。
此外,日本特开平10-100860号公报公开了在车辆用座椅安全带的固定侧(带扣)设置的缓冲装置(限力器)。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322531号公报记载的现有例中,通过限力器的工作,而带扣的位置变化为比通常高的位置,与带扣结合的舌板的位置也升高。这样的话,对于织带的乘员约束性产生影响,因此并不优选在带扣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状态下再次佩戴织带而使用。在限力器已工作的情况下,优选对其进行检测并向乘员通知异常。
如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322531号公报记载的现有例那样,在带扣设有预紧器和限力器的情况下,利用在预紧器的工作时气体产生器的引发部因火药而发生断线,能够电气性地检测之后的限力器的工作。
然而,如上述的日本特开2013-1846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100860号公报记载的现有例那样,在带扣未设置预紧器的情况下,难以检测限力器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在带扣设有限力器且未设置预紧器的结构中,能抑制限力器的工作后的织带的使用于未然。
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织带,一端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一侧面或车身部位,对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员进行约束;卷收器,与所述织带的另一端结合并能够卷收所述织带,并且设有通过工作而将所述织带拉入的预紧器;带扣,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另一面或车身部位,能够供安装于所述织带的舌板结合;限力器,通过允许所述带扣的移动来降低由于所述预紧器的工作而作用于所述织带的拉伸载荷;及警告部,利用由所述限力器引起的所述带扣的移动,将所述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所述乘员通知。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将织带从卷收器拉出,并将安装于该织带的舌板与带扣结合,由此成为佩戴织带状态。在车辆的碰撞时等,卷收器的预紧器工作,由此拉伸载荷作用于织带,提高乘员的约束力。然后,当限力器工作时,带扣移动,降低作用于织带的拉伸载荷。警告部利用由限力器引起的带扣的移动,将限力器已工作这一异常向乘员通知。由此,能够向乘员传达车辆的保养的必要性。
第二形态是在第一形态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所述警告部电气性地检测所述带扣的移动,并电气性地向所述乘员通知异常。
在该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警告部电气性地检测由限力器引起的带扣的移动,并电气性地向乘员通知异常,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车辆的已有的警告用电气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