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入输出轴线平行的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796940.4 申请日: 2018-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8916350B 公开(公告)日: 2020-09-08
发明(设计)人: 杜明刚;周广明;李春明;张立群;邹天刚;徐岩;郭刘洋;顾宏弢;黄宏游;陈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主分类号: F16H47/00 分类号: F16H47/00
代理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代理人: 周恒
地址: 100072***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输入输出 轴线 平行 机械 综合 传动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入输出轴线平行的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螺旋锥齿轮、三十二个直齿轮、五个传动轴、五个行星排、四个制动器、四个离合器、四个液力元件、一个轴向柱塞泵马达(PM)和四个输出端;

所述四个螺旋锥齿轮记为第一螺旋锥齿轮(①)至第四螺旋锥齿轮(④);所述三十二个直齿轮记为第一直齿轮(1)至第三十二直齿轮(32);所述五个传动轴记为第一轴(Ⅰ)、第二轴(Ⅱ)、第三轴(Ⅲ)、第四轴(Ⅳ)、第五轴(Ⅴ);所述五个行星排记为第一行星排(PGS1)、第二行星排(PGS2)、第三行星排(PGS3)、第四行星排(PGS4)、第五行星排(PGS5);所述四个制动器记为第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第三制动器(B3)、第四制动器(B4);所述四个离合器记为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所述四个液力元件包括:一个液力变矩器(TC)、两个液力偶合器、一个液力缓速器(RT);两个液力偶合器记为第一液力偶合器(HC1)、第二液力偶合器(HC2);其中,

输入轴和第一直齿轮(1)相连,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输入至传动装置;

所述四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输出轴(O1)、第二输出轴(O2)、第三输出轴(O3)、第四输出轴(O4);其中,第一输出轴(O1)和第二输出轴(O2)与车辆侧减速器相连,用于将动力输出给主动轮;第二输出轴(O2)和第三输出轴(O3)通过液力偶合器与被驱动元件连接,实现转速、转矩的调整,用来驱动包括风扇在内的元件;

所述五个传动轴中,所述第一轴(Ⅰ)分别与所述第三直齿轮(3)、第四直齿轮(4)、第七直齿轮(7)相连接;

所述第二轴(Ⅱ)分别与液力变矩器(TC)涡轮、第一行星排(PGS1)太阳轮、第二离合器(C2)内毂、第二行星排(PGS2)太阳轮相连接;

所述第三轴(Ⅲ)分别和第三行星排(PGS3)框架、第四行星排(PGS4)齿圈、第五行星排(PGS5)齿圈、液力减速器(RT)动轮相连接;

所述第四轴(Ⅳ)分别和第十二直齿轮(12)、第十四直齿轮(14)、第十五直齿轮(15)、第十八直齿轮(18)、第二十七直齿轮(27)相连接;

所述第五轴(Ⅴ)分别和第一螺旋锥齿轮(①)、第三螺旋锥齿轮(③)、第四离合器(C4)内毂相连接;

所述四个螺旋锥齿轮中,

所述第一螺旋锥齿轮(①)通过第五轴(Ⅴ)与第四离合器(C4)内毂连接,并与第二螺旋锥齿轮(②)相啮合;

所述第二螺旋锥齿轮(②)和第一螺旋锥齿轮(①)啮合,和第三输出轴(O3)连接;

第三螺旋锥齿轮(③)通过第五轴(Ⅴ)与第四离合器(C4)内毂连接,并和第四螺旋锥齿轮(④)啮合;

所述第四螺旋锥齿轮(④)和第三螺旋锥齿轮(③)啮合,和第四输出轴(O4)连接;

所述三十二个直齿轮中,

所述第一直齿轮(1)和第二直齿轮(2)啮合,并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连接;

所述第二直齿轮(2)分别和第一直齿轮(1)、第三直齿轮(3)啮合;

所述第三直齿轮(3)和第二直齿轮(2)啮合,通过第一轴(Ⅰ)分别和第四直齿轮(4)、第七直齿轮(7)相连接;

所述第四直齿轮(4)通过第一轴(Ⅰ)分别和第三直齿轮(3)、第七直齿轮(7)相连接,并且与第五直齿轮(5)、第九直齿轮(9)啮合;

所述第五直齿轮(5)分别和第四直齿轮(4)、第六直齿轮(6)啮合;

所述第六直齿轮(6)分别和液力变矩器(TC)泵轮、第二十四直齿轮(24)连接,和第二十二直齿轮(22)啮合;

所述第七直齿轮(7)和第八直齿轮(8)啮合,和第四直齿轮(4)连接;

所述第八直齿轮(8)和第七直齿轮(7)啮合,和轴向柱塞泵马达(PM)的泵输入轴连接;

所述第九直齿轮(9)和第四直齿轮(4)啮合,分别和液力偶合器(HC1)主动轮、液力偶合器(HC2)主动轮相连接;

所述第十直齿轮(10)和液力偶合器(HC2)被动轮连接,和第十一直齿轮(11)啮合;

所述第十一直齿轮(11)分别和第十直齿轮(10)、第十二直齿轮(12)啮合;

所述第十二直齿轮(12)和第十一直齿轮(11)啮合,和第四轴(Ⅳ)连接;

所述第十三直齿轮(13)和液力偶合器(HC1)被动轮连接,和第十四直齿轮(14)啮合;

所述第十四直齿轮(14)和十三直齿轮(13)啮合,和第四轴(Ⅳ)连接;

所述第十五直齿轮(15)和第四轴(Ⅳ)连接,和第十六直齿轮(16)相啮合;

所述第十六直齿轮(16)分别和第十五直齿轮(15)、第十七直齿轮(17)相啮合;

所述第十七直齿轮(17)和第十六直齿轮(16)啮合,和第五行星排(PGS5)太阳轮相连;

所述第十八直齿轮(18)和第四轴(Ⅳ)连接,和第十九直齿轮(19)相啮合;

所述第十九直齿轮(19)分别和第十八直齿轮(18)、第二十直齿轮(20)相啮合;

所述第二十直齿轮(20)分别和第十九直齿轮(19)、第二十一直齿轮(21)相啮合;

所述第二十一直齿轮(21)和第二十直齿轮(20)相啮合,和第四行星排(PGS4)太阳轮相连;

所述第二十二直齿轮(22)和第六直齿轮(6)相啮合,分别和第四油泵(P4)、第五油泵(P5)输入轴相连接;

所述第二十三直齿轮(23)和第二十七直齿轮(27)啮合,通和轴向柱塞泵马达(PM)的马达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二十四直齿轮(24)和第二十五直齿轮(25)啮合,分别和第六直齿轮(6)、液力变矩器(TC)泵轮相连接;

所述第二十五直齿轮(25)分别和第二十四直齿轮(24)、第二十六直齿轮(26)啮合,分别和第二油泵(P2)、连第三油泵(P3)连接;

所述第二十六直齿轮(26)和第二十五直齿轮(25)啮合,和第一油泵(P1)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直齿轮(27)和第二十三直齿轮(23)啮合,和第四轴(Ⅳ)连接;

所述第二十八直齿轮(28)和第二十九直齿轮(29)啮合,分别和第四行星排(PGS4)齿圈、第三轴连接;

所述第二十九直齿轮(29)和第二十八直齿轮(28)啮合,和第三十直齿轮(30)连接;

所述第三十直齿轮(30)和第三十一直齿轮(31)啮合,和第二十九直齿轮(29)连接;

所述第三十一直齿轮(31)分别和第三十直齿轮(30)、第三十二直齿轮(32)啮合;

所述第三十二直齿轮(32)和第三十一直齿轮(31)啮合,和第六油泵(P6)连接;

所述液力减速器(RT)由动轮和静轮组成,动轮与第三轴(Ⅲ)连接,静轮与主壳体连接,保持静止;

所述五个行星排中,所述第一行星排(PGS1)太阳轮分别与第二离合器(C2)内毂、第二行星排(PGS2)太阳轮、第二轴(Ⅱ)、液力变矩器(TC)涡轮相连接,第一行星排(PGS1)框架分别与第二离合器(C2)外毂、第一制动器(B1)内毂相连接,第一行星排(PGS1)齿圈与第二行星排(PGS2)框架相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PGS2)太阳轮分别与第一行星排(PGS1)太阳轮、第二轴(Ⅱ)、液力变矩器(TC)涡轮相连接,第二行星排(PGS2)框架分别与第一行星排(PGS1)齿圈、第三行星排(PGS3)的第二齿圈(r2)连接,第二行星排(PGS2)齿圈与第二制动器(B2)内毂相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排(PGS3)为复合行星排,第三行星排(PGS3)太阳轮分别与第四制动器(B4)内毂、第三离合器(C3)外毂相连接,第三行星排(PGS3)框架分别与第三轴(Ⅲ)、第三离合器(C3)内毂相连接,第三行星排(PGS3)的第二齿圈(r2)与第二行星排(PGS2)框架相连接,第三行星排(PGS3)的第一齿圈(r1)与第三制动器(B3)内毂相连接;

所述第四行星排(PGS4)太阳轮与第二十一直齿轮(21)相连接,第四行星排(PGS4)框架与第二输出轴(O2)连接,第四行星排(PGS4)齿圈与第三轴(Ⅲ)连接;

所述第五行星排(PGS5)太阳轮与第十七直齿轮(17)连接,第四行星排(PGS4)框架与第一输出轴(O1)连接,第四行星排(PGS4)齿圈与第三轴(Ⅲ)连接;

所述四个制动器中,所述第一制动器(B1)内毂与第一行星排(PGS1)框架连接,第一制动器(B1)外毂与壳体连接,用以制动第一行星排(PGS1)框架;

所述第二制动器(B2)内毂与第二行星排(PGS2)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B2)外毂与壳体连接,用以制动第二行星排(PGS2)齿圈;

所述第三制动器(B3)内毂与第三行星排(PGS3)的第一齿圈(r1)连接,第三制动器(B3)外毂与壳体连接,用以制动第三行星排(PGS3)的第一齿圈(r1);

所述第四制动器(B4)内毂与第三行星排(PGS3)太阳轮连接,第三制动器(B3)外毂与壳体连接,用以制动第三行星排(PGS3)太阳轮;

所述四个离合器中,所述第一离合器(C1)内毂与液力变矩器(TC)涡轮连接,第一离合器(C1)外毂与液力变矩器(TC)泵轮连接,用以实现液力变矩器(TC)涡轮和泵轮机械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C2)内毂分别与第二轴(Ⅱ)、第一行星排(PGS1)太阳轮、第二行星排(PGS2)太阳轮连接,第二离合器(C2)外毂与第一行星排(PGS1)框架连接,用以实现第一行星排(PGS1)整体回转;

所述第三离合器(C3)内毂与第三行星排(PGS3)太阳轮连接,第三离合器(C3)外毂与第三行星排(PGS3)框架连接,用以实现第三行星排(PGS3)整体回转;

所述第四离合器(C4)内毂与第五轴(Ⅴ)连接,第四离合器(C4)外毂设置直齿轮与第二十二直齿轮(22)相啮合,第四离合器(C4)可以通过间隙变化实现调速功能,用以实现第五轴(Ⅴ)转速的调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9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