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面玻璃定位方法、定位机构及贴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8684.2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2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程辉辉;杜建铭;温聪;陈礼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富强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H04N5/225;H04N5/24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拍摄组件 曲面玻璃 定位机构 定位治具 图像识别算法 控制组件 贴合装置 边缘部 定位孔 预设 定位技术领域 目标特征提取 图像 反射特性 固定曲面 精准定位 折射特性 拍摄 定位边 工作台 平面部 透光性 鲁棒 玻璃 | ||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曲面玻璃定位机构、定位方法及贴合装置,定位机构包括工作台、定位治具、第一拍摄组件、第二拍摄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定位治具用于固定曲面玻璃,第一拍摄组件用于对形成于所述曲面玻璃的平面部的定位孔进行拍摄,第二拍摄组件用于对位于所述曲面玻璃的边缘部的定位边进行拍摄,控制组件能够通过预设图像识别算法分别对第一拍摄组件所得图像和第二拍摄组件所得图像进行目标特征提取处理;该结构利用曲面玻璃的透光性、定位治具对光的反射特性以及定位孔边缘、曲面玻璃边缘部对光的折射特性,结合第一拍摄组件、第二拍摄组件及基于鲁棒的高精度预设图像识别算法,实现曲面玻璃的精准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曲面玻璃定位机构、采用该定位机构的定位方法以及包括该定位机构的曲面玻璃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曲面玻璃(又称3D玻璃)取代金属中框结构成为产品外壳的首选;曲面玻璃的加工工艺相对平面玻璃而言要存在诸多困难,例如玻璃热弯、曲面抛光、3D玻璃印刷和3D玻璃贴合等,而在3D玻璃印刷和3D玻璃贴合工艺中都涉及到对玻璃的定位。常见的定位方法包括物理定位和视觉定位,对于曲面玻璃而言,由于边沿是弧面,而且产品本身存在公差,物理定位很难满足加工精度要求,所以通常的做法是物理定位与视觉定位相结合的方式。
玻璃是透明材质,光透射率高,在进行视觉定位的时候,由于正面打光困难,常用背光的方式,利用边缘的倒角对光的折射造成的透射率不同,实现视觉识别与定位。但在某些场合,如高温曲面玻璃贴合工艺中,由于无法为玻璃提供背光,从而造成视觉定位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玻璃定位方法、定位机构及贴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曲面玻璃在无法提供背光的场合定位困难、定位效果不稳定、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曲面玻璃定位机构,包括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用于固定曲面玻璃的定位治具以及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下述组件:第一拍摄组件,设于所述定位治具上方且用于获取形成于所述曲面玻璃的平面部的定位孔的图像;第二拍摄组件,设于所述定位治具上方且用于获取位于所述曲面玻璃的边缘部的定位边的图像;控制组件,其通过预设图像识别算法分别对所述第一拍摄组件所得图像和所述第二拍摄组件所得图像进行目标特征提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治具具有一水平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具有平行于所述定位面且用于与所述平面部相抵接的槽底以及形成于所述槽底外周且用于与所述边缘部相抵接的弧形的槽壁,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位于所述槽底上方,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位于所述槽壁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包括具有一出光侧的环形光源、设置在所述环形光源的与所述出光侧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一对位镜头以及与所述第一对位镜头对应连接的第一对位相机,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环形光源的出光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所述环形光源以及所述第一对位镜头均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包括具有一出光侧的条形光源、设置在所述条形光源的与所述出光侧相邻的一侧的第二对位镜头以及与所述第二对位镜头对应连接的第二对位相机,所述定位边设置在所述条形光源的出光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对位镜头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光源沿所述定位边的延伸方向布置且位于所述曲面玻璃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治具为模具钢治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均包括微调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微调部件包括丝杠、套设于所述丝杠的螺母件以及用于使所述丝杠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丝杠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富强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富强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8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电池的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阵列式磁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