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锅的碳材质内锅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4864.7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强;刘由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万顺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2 | 分类号: | C04B35/52;C04B35/622;A47J27/00;A47J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李波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体 导热性 不沾层 电热锅 碳材质 粗胚 内锅 打磨 导电性 化学稳定性 抗侵蚀能力 水分子活化 发热效率 光滑平面 烘烤固化 环保安全 喷涂参数 喷涂处理 石墨材质 远红外线 保护层 烧结炉 石油焦 预配置 放入 烤炉 烤制 内壁 胚体 喷涂 外壁 预设 置入 煅烧 固化 制作 加热 烧制 成型 释放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锅的碳材质内锅的制作方法,包括烧制,将石油焦置入烧结炉内煅烧成粗胚;成型,将粗胚外侧进行去材加工形成胚体;打磨,将锅体的内壁与外壁打磨成光滑平面;喷涂,预配置的原料按照预设喷涂参数对锅体的表面进行喷涂处理形成不沾层与保护层;烘烤固化,将锅体放入烤炉中进行烤制从而使不沾层与保护.进行固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锅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导热性更好,发热效率更高。石墨材质的锅体经过加热后能释放远红外线,令水分子活化,具有化学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锅体在高温下不会发挥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环保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锅的碳材质内锅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炭材质的研究日趋广泛,人们发现炭材料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并且也逐渐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从1962年发明了发动机内的碳刷到后来碳材质的各种精密加工以及碳纤维。如今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炭材质的产品,例如净水机内的碳芯利用碳材质具有有良好的吸附性的特点可净化水质;竹炭枕利用了炭材料的红外功能和导热性,觉有活血通经络的保健效果。由于碳质锅相对于其他材质的锅具有自重轻,导热性强以及保温效果好等特点,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碳材质在烹饪器具上的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锅的碳材质内锅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热锅的碳材质内锅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烧制,将石油焦置入烧结炉内煅烧成粗胚;
成型,首先将粗胚外侧进行去材加工形成胚体,然后将胚体内掏空形成锅体;
打磨,将锅体的内壁与外壁打磨成光滑平面;
喷涂,首先锅体进行清洗,随后采用预配置的原料按照预设喷涂参数对锅体的内表面进行喷涂处理形成不沾层,最后采用预配置的原料按照预设喷涂参数对锅体的外表面进行喷涂处理形成保护层;
烘烤固化,将锅体放入烤炉中进行烤制从而使不沾层与保护.进行固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烧制粗胚包括:
混合,将焦炭、煤焦油和沥青粉碎后进行混合;
筛选,将混合原料中直径大于50um的颗粒筛除;
成型,将筛选完成后的颗粒压制成圆柱状的粗胚;
焙烧,将粗胚放置在2600℃-2750℃的烧结炉内烧制,粗胚在烧结炉内烧至暗红色且保持该状态35min-45min后通过风冷使其加速冷却形成黑色石墨化粗胚,石墨化粗胚的含硫量不大于0.035%;
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测石墨化粗胚是否存在开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沾层与保护层均为釉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沾层与保护层均为铁氟龙涂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胚体底部为球弧形结构。由此可让锅体底部拥有更大的受热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铁氟龙涂层的喷涂温度为58℃-62℃,铁氟龙涂层为在湿度小于15%的环境下喷涂形成,铁氟龙涂层的喷涂压力为 1.5Mpa-2.05Mpa,喷涂距离为85mm-1.5mm。由此可以保证喷涂取得最佳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底内中间位置设有高度为9mm-12mm的圆台。在烹饪米饭时,较厚的圆台处受热后可以产生较大的气泡把大米往上推,使煮出的米饭更加松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釉层的形成过程包括将锅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锅体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锅体的内外表面上从而形成釉层,釉层的烘烤温度为930℃-9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万顺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万顺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4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