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9570.3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贤珊;赵成勇;谭骞;杜晓磊;王一凡;郭春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馈风电机组 互联系统 动态模型 稳定性分析 线性化处理 预先建立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根轨迹 换流器 多机 建模 判据 整合 调试 扩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预先建立的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线性化处理;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利用线性化处理后的动态模型的根轨迹判断所述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预先建立的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易于调试和扩建,如需搭建多机多换流器模型时,可以多人同时进行搭建后再进行整合,具有很好的通用性,极大的提高了建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建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场经MMC-HVDC系统并网已成为规模化风电外送及消纳的重要手段,而对于风电场经MMC-HVDC系统并网这一应用工程可能存在的稳定性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目前,对于风电场经MMC-HVDC系统并网稳定性的分析,主要采用基于时域仿真的模型和基于阻抗的模型。
其中,基于时域仿真的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需要耗费大量仿真时间,且无法研究系统失稳的原因,只能通过试凑的方法来判断失稳功率点;基于阻抗的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需要把子系统看做黑箱子,无法研究系统内部失稳的原因;
因此,需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模型稳定性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及建模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建模的效率,如需搭建多机多换流器模型时,可以多人同时进行搭建后再进行整合,且易于调试和扩建,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对预先建立的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线性化处理;
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利用线性化处理后的动态模型的根轨迹判断所述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预先建立的双馈风电机组与MMC-HVDC互联系统的动态模型包括:
双馈风电机组模型、转换接口模型和MMC-HVDC系统模型;
其中,所述转换接口模型,用于根据MMC-HVDC系统模型输出的交流侧电流确定双馈风电机组模型的发电机机端电压更新值,并将所述发电机机端电压更新值输入至双馈风电机组模型,根据双馈风电机组模型的发电机机端电压更新值确定所述MMC-HVDC系统模型的换流器母线电压,并将所述换流器母线电压输入至所述MMC-HVDC系统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双馈风电机组模型包括:
锁相环模型、风力机传动模型、发电机本体模型、转子侧换流器模型、DC-link模型、网侧换流器控制模型以及网侧换流器交流回路模型;
所述锁相环模型的输入为所述转换接口模型输出的发电机机端电压q轴分量;
所述风力机传动模型的输入为风速和所述发电机本体模型输出的发电机的转速;
所述发电机本体模型的输入为所述风力机传动模型输出的发电机的机械转矩、所述锁相环模型输出的锁相角、所述转换接口模型输出的发电机机端电压的d轴和q轴分量以及所述转子侧换流器模型输出的发电机转子电压的d轴和q轴分量;
所述转子侧换流器模型的输入为转速控制指令值和发电机定子输出的无功功率指令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9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