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2799.2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2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向起来;陈小波;李志强;罗皓文;李成义;肖良民;李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马光辉 |
地址: | 400021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球墨铸铁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沟槽验收合格,沟槽地基承载力以及地基处理满足设计要求。槽底高程、槽底中线每侧宽度、沟槽边坡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接口工作坑配合管道铺设开挖完成,开挖尺寸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管材进场质量检查合格,管节及管件的规格、尺寸公差、性能满足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外观无裂纹、无缺陷;
步骤2、管道吊运入槽:管道采用起重设备对其进行捆绑起吊;
步骤3、承插准备:第一节管道就位后或下一节管道安装前,先进行承口清理、胶圈安装及承口、插口润滑的准备工作,清除承口内部油污、飞刺、铸砂及凹凸不平的铸瘤;之后,承口和插口清洁完毕后将胶圈装入承口凹槽内,胶圈装入承口后,应施加径向力使其完全装入承插口内;然后进行胶圈的安装检查,检验合格后涂刷无腐蚀性的润滑油,最后将插口对准承口,调整两节管道轴线使其接口在允许转角范围内,做好承插准备,之后将第二节管道吊运入槽;
步骤4、滑轮组合牵引系统设计: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对吊索、滑轮、钢绳进行计算选用,吊索包括钢索和橡胶套管,钢索与管道接触面套上橡胶套管,以吊车单根吊装入槽考虑,在管道L/2处设置吊点,钢索长度满足管道外径要求;钢索和滑轮需配套使用,且都需满足相关受力要求;
步骤5、滑轮组安装:吊索捆绑在管道L/2处,滑轮与吊索相连,新装管道上靠近插口端的一侧安装动滑轮A,已装管道上靠近承口端的一侧安装定滑轮B、导向滑轮C,三个滑轮需处于管道轴心线上;滑轮组绕线采用穿线法,由定滑轮B引出,顺次饶线动滑轮A,最后在导向滑轮C处结束,钢绳绕过滑轮B用绳卡固定,滑轮组穿绕后,人工将钢绳收紧,检查有无卡绳、磨绳的地方,有问题立即修正,钢绳端线用卡扣弯成绳环,与起重设备的吊钩连接;钢绳牵引绷直后,丈量承插深度L0,根据钢绳的牵行长度Lm=m钢绳工作绳数乘以L0的数量关系调整限制环,实现对承插深度的控制;
步骤6、机械牵引:由管道吊运起重设备作为机械牵引的实施者,牵引过程中应专人指挥,专人观测承插线、限制环的行走情况,第一道插口线全部进入承口且第二道插口线全部漏外时,终止牵引;
步骤7、检查验收:
1)安装过程中检查第一道插口线全部进入承口内,且第二道插口线全部漏外,此时的承插深度就是合格的,
2)安装后利用探尺绕着插口90°四点检查胶圈压缩比,探尺在四点位置塞入深度等于或小于胶圈球头距离承口尺寸,接口连接正常,胶圈固定牢固,
3)管道施工完毕后,最终用试压试验确定气密性,试压合格才表示管道安装质量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管道安装前,宜将管节、管件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摆放,便于吊运安装,管道安装施工方向宜从下游开始,承口朝着流水方向,管身轴线按沟槽中线对正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在管道未铺设时,管道的两端口要采用封堵处理措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在安装胶圈时,规格DN≤800的胶圈将其弯成心形后再放入承口凹槽内,规格DN>800的胶圈将其弯成梅花形后再放入承口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吊索采用钢丝绳或者尼龙吊带,在钢索的端头设有钢索绳环,钢索绳环采用插编接头,接头长度不小于钢绳直径的2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在于:钢绳绕过定滑轮B用绳卡固定,绳卡个数至少为3个,间距不小于6根钢绳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27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