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2799.2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2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向起来;陈小波;李志强;罗皓文;李成义;肖良民;李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马光辉 |
地址: | 400021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球墨铸铁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市政给水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对工期要求高的管网项目,安装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管道吊运入槽→承插准备→滑轮组合牵引系统设计→滑轮组安装→机械牵引→检查验收,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通过滑轮组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将竖向牵引力变为水平拉力,使竖向提升设备能够完成水平牵引工作,将效率更高的竖向提升设备替代人工小型机具进行作业,极大地提升了施工速度,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投入成本低,本工法所涉用的滑轮、钢绳、吊带等材料工具,普通常见、价格低廉,且非一次性投入,可反复多用途使用,操作简易,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给水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具体是利用滑轮组合系统机械牵引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本工法适用于管径DN≥100mm的T型球墨铸铁管以及其他滑入性柔性接口类的管道安装,特别适用于一些对工期要求高的管网项目。
背景技术
T型球墨铸铁管已被广泛应用在城镇给水和燃气行业,是一种用户认可度非常高的成熟产品,其生产、设计以及使用都已形成系列标准规范。现有技术中,如图1、图2所示,T型球墨管为滑入性柔性接口,一般采用“倒链法”进行安装;即安装钩头1、钢绳2、倒链3后,由人工牵引倒链3将管道4拉入承口41使得管道的插口42插入承口41内。
利用传统的“倒链法”进行安装,投入的钢绳吊索较多,劳动力较多,并且每安装单根管道的时间大约为25min,还容易出现承插深度不合格的情况,总的来说浪费时间、资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施工速率快,安装质量优良,操作简易等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体量大、工期紧或抢险救灾项目,其在工期、成本上所展现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装T型球墨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准备:沟槽验收合格,沟槽地基承载力以及地基处理满足设计要求。槽底高程、槽底中线每侧宽度、沟槽边坡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接口工作坑配合管道铺设开挖完成,开挖尺寸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管材进场质量检查合格,管节及管件的规格、尺寸公差、性能满足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外观无裂纹、无缺陷;
步骤2、第一节管道吊运入槽:管道采用起重设备对其进行捆绑起吊;
步骤3、承插准备:第一节管道就位后或下一节管道安装前,先进行承口清理、胶圈安装及承口、插口润滑的准备工作,清除承口内部油污、飞刺、铸砂及凹凸不平的铸瘤;之后,承口和插口清洁完毕后将胶圈装入承口凹槽内,胶圈装入承口后,应施加径向力使其完全装入承插口内;然后进行胶圈的安装检查,检验合格后涂刷无腐蚀性的润滑油,最后将插口对准承口,调整两节管道轴线使其接口在允许转角范围内,做好承插准备,之后将第二节管道吊运入槽;
步骤4、滑轮组合牵引系统设计: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对吊索、滑轮、钢绳进行计算选用,吊索包括钢索和橡胶套管,钢索与管道接触面套上橡胶套管,以吊车单根吊装入槽考虑,在管道L/2处设置吊点,钢索长度满足管道外径要求;钢索和滑轮需配套使用,且都需满足相关受力要求;
步骤5、滑轮组安装:吊索捆绑在管道L/2处,滑轮与吊索相连,新装管道上靠近插口端的一侧安装动滑轮A,已装管道上靠近承口端的一侧安装定滑轮B、导向滑轮C,三个滑轮需处于管道轴心线上;滑轮组绕线采用穿线法,由定滑轮B引出,顺次饶线动滑轮A,最后在导向滑轮C处结束,钢绳绕过滑轮B用绳卡固定,滑轮组穿绕后,人工将钢绳收紧,检查有无卡绳、磨绳的地方,有问题立即修正,钢绳端线用卡扣弯成绳环,与起重设备的吊钩连接;钢绳牵引绷直后,丈量承插深度L0,根据钢绳的牵行长度Lm=m钢绳工作绳数乘以L0的数量关系调整限制环,实现对承插深度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2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