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米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3918.6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2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董俊志;陈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旭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3/04 | 分类号: | B02B3/04;B02B7/00;B02B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李培茂 |
地址: | 613100 四川省乐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米 方法 | ||
1.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进料斗(3)将谷粒送入碾米装置中碾压,碾压时根据谷粒量采用精度调节装置实时调节出米精度,使谷粒被碾制成米粒、碎米和糠皮,同时在碾压过程中采用负压吸风出糠装置对碾制出的物料进行一次分离,排出部分碎米和部分糠皮,剩余的碎米和糠皮则随米粒流出;
所述精度调节装置包括罩壳(32)、连接板(33)、调档组件和弹性挡米组件,罩壳(32)通过连接板(33)固定在碾米装置的出米端,连接板(33)上开设有出米口(34),弹性挡米组件设置在罩壳(32)内用于挡住出米口(34),调档组件设置在罩壳(32)内的弹性挡米组件的上方,调档组件与弹性挡米组件配合调节出米精度;
(2)对流出的米粒进行导流,使米粒按设定路径流出,并在流出过程中采用负压吸风出糠装置对米粒进行二次分离,使剩余的碎米和糠皮从米粒中分离出来,分离后即得到精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米组件包括挡米板(35)、导向轴(36)和复位簧(37),导向轴(36)固定在罩壳(32)内,挡米板(35)通过导向轴(36)活动设置在出米口(34)处,复位簧(37)套设在导向轴(36)上,所述调档组件通过控制复位簧(37)伸缩来调节挡米板(35)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档组件包括调档旋钮(38)、棘轮(39)、棘轮限位轴(40)、拨叉、拨叉限位轴(41)和辅助簧(42),拨叉限位轴(41)固定在导向轴(36)的上方,拨叉的上部活动连接在拨叉限位轴(41)上,拨叉的下部活动连接在导向轴(36)上,辅助簧(42)套设在拨叉与连接板(33)之间的拨叉限位轴(41)上;棘轮限位轴(40)活动设置在拨叉限位轴(41)的上方,棘轮(39)固定在棘轮限位轴(40)上,调档旋钮(38)固定在棘轮限位轴(40)的端部;调档旋钮(38)与棘轮限位轴(40)配合带动棘轮(39),棘轮(39)与拨叉配合控制复位簧(37)伸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39)包括轮体(49),轮体(49)中心开设有螺纹连接孔(50),轮体(49)上开设有紧固螺钉孔(51),轮体(49)端部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有限位部(52),所述限位部(52)包括初挡限位面(53)和末挡限位面(54),且初挡限位面(53)与末挡限位面(54)之间螺旋设置有由凹凸曲面形成的定位槽(55),所述棘轮(39)通过定位槽(55)和拨叉控制复位簧(37)伸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包括底板(43),底板(43)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导向轴(36)活动连接的拨动板(44);底板(43)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四块对称的导向定位板(45),四块导向定位板(45)分别活动套设在两根拨叉限位轴(41)上;底板(43)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销轴(46),销轴(46)上设置有用于与棘轮(39)配合的轴套(47)和用于固定轴套(47)的开口销(48)。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采用风选装置对米粒导流,所述风选装置包括用于与精度调节装置连接的中空壳体(56),壳体(56)内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向下倾斜的导流板(57),导流板(57)使米粒按设定路径流出;壳体(56)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筛网(58)的开口,另一面设置有用于与负压吸风出糠装置连接的吸风口(59);导流过程中,负压吸风出糠装置通过吸风口(59)对米粒进行二次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精米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7)的数量为两块时,上层导流板(57)的高端和下层导流板(57)的高端均与设置有吸风口(59)一面的壳体(5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57)的数量为多块时,最上层导流板(57)的高端和最下层导流板(57)的高端均与设置有吸风口(59)一面的壳体(56)内壁固定连接,位于最上层导流板(57)和最下层导流板(57)之间的导流板(57)的高端与设置有吸风口(59)一面的壳体(56)内壁之间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旭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旭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39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