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板状蓄电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6714.8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9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安利平;曹翠梅;曹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利平;曹翠梅;曹丽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52853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壳 定位槽 定位架 密封盖 隔板 温差发电装置 蓄电池 半导体制冷 温度传感器 蓄电池结构 电动汽车 接线电极 控制电路 快速插接 蓄电池组 多级板 底板 综合回收利用 底板外表面 空间利用率 使用灵活性 综合利用率 矩形结构 密闭腔体 散热能力 上端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板状蓄电池结构,包括承载壳、密封盖、定位架、接线电极、蓄电池及控制电路,承载壳与密封盖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定位架嵌于承载壳内,定位架包括底板、隔板、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及温度传感器,隔板构成若干矩形结构的定位槽,蓄电池嵌于定位槽内,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安装在底板外表面,每个定位槽内均设一个温度传感器,接线电极和控制电路分别嵌于密封盖上端面。本新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蓄电池组的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在极大的提高蓄电池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板状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等设备的推广和普及,各类设备对蓄电池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在使用中发现的,当前的蓄电池组机构往往均采用传统的机构,虽然基本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存在蓄电池组结构复杂,体积相对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蓄电池组安装、使用及维护作业的便捷性,同时也导致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严重影响了车辆等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当前的蓄电池组均缺乏有效的调温、降温能力和资源回收能力,从而导致蓄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均需要配备大量的降温、调温设备,在增加了蓄电池组设备运行及维护能耗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蓄电池组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增加了对空间占用的体积,并对蓄电池组的运行性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当前的电动车辆等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空间利用率等均不同程度受到了电池组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蓄电池组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板状蓄电池结构,该发明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蓄电池组的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能力,从而在极大的提高蓄电池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电能的综合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汽车快速插接多级板状蓄电池结构,包括承载壳、密封盖、定位架、接线电极、蓄电池及控制电路,承载壳为横截面呈“凵”字型的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定位架嵌于承载壳内,并与承载壳同轴分布,定位架包括底板、隔板、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及温度传感器,其中隔板若干,垂直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并构成若干矩形结构的定位槽,蓄电池嵌于定位槽内并分别与控制电路和接线电极电气连接,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若干,分别安装在底板外表面,并环绕底板轴线均布,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对应的承载壳位置设若干散热口,温度传感器数量与定位槽数量一致,且每个定位槽内均设一个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机构、温差发电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分别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接线电极和控制电路分别嵌于密封盖上端面,并相互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壳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若干导向滑槽,所述的导向滑槽环均布在承载壳侧表面和下端面,且各导向滑槽均与其所在的承载壳外表面平行分布,其中所述的定位架通过导向滑槽与承载壳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架下端面与承载壳下端面间通过至少四个绝缘垫块相互连接,且所述的定位架与承载壳内表面设宽度为1—5毫米的隔离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架的底板为网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盖下端面设阻燃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电路另设充放电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利平;曹翠梅;曹丽,未经安利平;曹翠梅;曹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6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