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8023.1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齐军茹;张月;廖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22 | 分类号: | A23L3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膳食纤维 柑橘 持水性 制备 食品添加剂技术 过氧化氢溶液 化学方法改性 膳食纤维粉 持水性能 化学改性 碱液调节 离心去除 水浴条件 无水乙醇 上清液 恒重 烘干 酸液 沉淀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柑橘膳食纤维粉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用碱液调节体系pH为7.0~13.0,40~90℃水浴条件下反应;将反应液用酸液调节体系pH为4.0~8.0,离心去除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1~2倍质量的无水乙醇,然后在55~70℃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到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本发明化学改性后得到的柑橘膳食纤维相比未经过化学方法改性的柑橘膳食纤维的持水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也是第3大国际贸易农产品。柑橘榨汁加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皮渣、籽渣、囊叶)的比例高达30%~50%。柑橘纤维是从柑橘皮渣中提取果胶的生产副产物,果胶行业的迅猛发展会进一步导致大量的柑橘废渣产生。柑橘果实中的膳食纤维(DF),尤其是对人体更加有益的水溶性膳食纤维(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含量十分丰富。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不断变化,膳食纤维的摄取严重不足导致各种营养性疾病不断增加。因此,开发和利用柑橘中的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柑橘膳食纤维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可应用于各种饮料、果冻等食品;二是具有特征性芳香风味,可以赋予产品较浓的柑橘风味;三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特性,可明显提高产品的保健功能。另外,多食柑橘也有助于减肥。
近年来研究发现柑橘纤维具有明显的持水力和持油力,以及抗氧化性等功能性。国外学者对柑橘类皮渣中膳食纤维开始探索和尝试,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柑橘膳食纤维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国内几乎没有该方面的研究。
目前果胶产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柑橘纤维,无论是从资源再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的方面来看,柑橘纤维的拓宽应用都迫在眉睫。柑橘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不仅与柑橘果实中果胶、黏性物质含量有关,同时也受膳食纤维的颗粒大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优越的持水性可以使柑橘纤维从果酱、脂肪替代品等食品的质构改善、成本降低、货架期延长等方面增加其商品价值。
总之,柑橘纤维具有一定的持水性基础,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其持水性,可大大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范围。柑橘纤维的制备和物性修饰不仅可以解决柑橘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提高副产物的利用价值,而且还可以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改善食品的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改善柑橘膳食纤维的持水性等物化性能,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柑橘膳食纤维粉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用碱液调节体系pH为7.0~13.0,40~90℃水浴条件下反应;
(2)将步骤(1)的反应液用酸液调节体系pH为4.0~8.0,离心去除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1~2倍质量的无水乙醇,然后在55~70℃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得到高持水性柑橘膳食纤维。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柑橘膳食纤维是指柑橘皮渣经提取果胶后的柑橘膳食纤维,柑橘膳食纤维在使用前先经55~70℃烘箱恒温干燥,并过60~100目筛。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柑橘膳食纤维粉和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比为1:(15~35)。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3.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碱液是指0.5~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8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